![](http://ebook.gznf.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212/06/173759i0o90gxghfzk6gof.jpg)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劉雲 褚韻
「我哋唔單止要搞清楚我哋把口食嘅粵菜系點樣一回事,仲要將我哋世世代代把口講住嘅粵語起根起底……」
廣州的「鄉親們」,看懂了嗎?昨日,由已創辦12年的廣州本土文化網站「羊城網」創作團隊製作的一段《舌尖上的粵語》視頻走紅互聯網,短短9分鐘的視頻,把歷史與時事巧妙融匯,生動展現了粵語在中華文化之中的傳承作用,發佈當天,播放量就超過20萬次,包括節目主持人馬志海、作家葉曙明等大批媒體人士和學者在微博上一致推薦讚許。製作人小勞表示,本月內還將推出普語簡體版。
原創視頻網絡爆紅
12月5日上午10點,由「羊城網」創作團隊精心打造的原創微視頻《舌尖上的粵語》在羊城網及優酷、56網等視頻網站「如期而至」,截至當日晚上7點,僅在優酷一家,播放量已突破20萬次,而在新浪微博的轉發也接近2萬次。
早前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大熱,許多人再一次被其中展示的粵菜的美味所吸引。不過有一群「廣州仔」,希望羊城不光「吃貨扎堆」,還力圖借「微視頻」的形式,來展現另一種舌尖上的精華———粵語的魅力。《舌尖上的粵語》利用精緻有趣的視頻動畫,結合抑揚頓挫的粵語配音,以及地地道道的繁體字幕,得到了眾多網友的支持,就連不少廣州本土知名媒體人,也在微博上為視頻的推廣「推波助瀾」。
細看內容,有別於以往粵語「微視頻」多給人「搞怪」、「無厘頭」、「粗口」的印象,《舌尖上的粵語》透露出濃濃的書卷氣。它將「粵語和普通話的歷史關係」、「方言與語言的關係」、「粵語的生存空間」等三大話題的學術觀點,融入坊間流行話題之中。「好聲音」遇見了「鳥語花香」,中國革命先驅碰撞上「碧咸(貝克漢姆)」,一曲粵語版《滿江紅》,更別有一番古韻。寓教於樂,充分展現了粵語方言的文化之美、歷史之美。
普通話版本月推出
其實,在視頻發佈的前幾天,已經有不少網友對於「史上第一條介紹粵語歷史文化的微視頻」表示關注。如約而至的《舌尖上的粵語》,果然引發熱議。「太有才了!」「愛粵語,力撐粵語就幫轉啦!」「真系好中意嚟條片,中意粵語!」微博上,不只是廣東網友們紛紛轉發並評論以示支持,不少外地網友也紛紛讚揚。「粵語版有了,什麼時候來個滬語版、蘇語版?」「雖然聽不太懂,但是很有意思!」很多網友還留言詢問,什麼時候能推出普通話簡體字版。
「不叫『脷尖上的粵語』,是因為考慮到要推出普通話版本,方便非粵語區的網友理解觀看。時間?不會超過這個月底的!」製作人「羊城網小勞」坦言,推出普通話版的目的,不僅僅是宣傳粵語文化,而是借此宣傳方言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國內更多地區的朋友能「感同身受」,進而學習瞭解自己的本土文化,保護和促進中華文化多樣性發展。
小勞還介紹,目前對該片的宣傳還在初期,下一步將借助微博和論壇鋪開「進攻」。「我們還與大型視頻網站合作,計劃推出更多的關於粵文化的『微視頻』,下一集的選題可能從粵菜開始吧。」
視頻
http://youtu.be/JRCKE8JmJXM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zODI1MjYw.html原文出處
http://www.gznf.net/thread-489489-1-1.htmlhttp://www.gznf.net/thread-488810-1-1.html[ 此帖被小加菲在2012-12-14 15:4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