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骑摩托4千里看儿引热议 网友赋诗称颂母爱
0
网友为她赋诗 x;O[c3I c`)\Pb/O 有人要给她安排工作 :I] Mps< dohA0 年轻母亲李春凤在浙江打工5年,半夜梦见6岁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第二天,她竟独自骑着摩托车,装扮成男人,从浙江奔走2000多公里回渝,耗时6昼夜…… i'<[DjMDlm 4Co6( 昨日,本报22版报道了黔江“传奇妈妈”李春凤的故事。报道迅速引起全国轰动,国内上百家网站媒体转载。更有数十位读者致电本报热线,要给她介绍工作和捐助。 ( ' (K9@} B B{$&Oh 六旬读者:我哭着看完报道 ~f2z]JLr: w?PkO p “太感人了,我是哭着看完报道的。我建议天下所有当子女、当父母的,都来看一下这篇报道。”昨日一大早,南岸区江南大道77号四海花园的余洪明大爷,动情地打进本报热线966988。 Qab>|eSm +uF>2b6' 他说,这么多年来,看电视、看小说、看报纸,自己只看哭了两次,一次是看《高山下的花环》,被连长的爱情故事感动哭了;另一次,就是本报的这篇报道。“我已经是一个60岁的老头,照说不再多愁善感,但看完这篇报道,年轻妈妈李春凤那种伟大的母爱、伟大的冲动,就像是一颗催泪弹……尤其看见李春凤滑倒时,更是痛哭失声。” f#>,1,S Gq)]s'r2 跟余大爷一样,打进本报热线的读者还有数十人,他们除了表达对李春凤的钦佩,有的还表示要给李春凤捐款。有浙江和重庆的企业表示,要给李春凤安排工作。重庆祥节机械有限公司的杜总说,李春凤的事迹让他十分感动,如李春凤愿意,他愿意聘请她到自己公司上班,以免李春凤与儿子再相隔两地,饱受相思苦。 ^cC,.
Fdw nAAs{ 网友心声:希望她能上春晚 +%z>H"J. G{~J|{t\yz 该报道更是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上百家网络媒体纷纷将其放在首页头条等显要位置。 G<zwv3 ZoW?nxY “真希望,今年的春晚节目组能让这位伟大的女性跟全国的观众见个面,让她的故事感动我们每个中国人,温暖每个人的心……”一手机网友留帖说。 PudS2k_Qv R`5.[?Dt 其他网友也留帖:“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为这爱母亲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我们坚决赞成将这位英雄母亲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李春凤 ———真是个伟大的妈妈,太感人啦,看了你的事迹,我热泪滚滚,心潮起伏,向你致敬,学习”、“原始的母爱,一大早感动得流泪,孩子要记住母爱的伟大,长大好好孝敬你的妈妈”、“伟大的母亲,伟大的民工,了不起的中国女性。好样的!”…… d UE,U= e-/&$Qq 更有网友把李春凤的事迹,改编成了叙事诗(详见文后)。 y-pJF{
R KJUH(]>F 数十媒体:纷纷要求采访她 GRIti9GD jxJ8(sr$ 昨日一早,本报记者的手机更是响个不停,来自天南地北的数十家媒体同行,纷纷要求采访李春凤。如新京报、环球时报英文版、浙江卫视、钱江晚报、四川卫视等。他们有的电话采访,有的不远千里赶往黔江李春凤的老家。 ];$L &5^ aH(
J,XY “我真没想到,自己竟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赞扬,我都感觉很不好意思了。太感谢这些关注我的人,我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妈妈,在外打工多年,饱受对儿子的思念之苦,一时冲动,就干出了千里骑摩托车的举动。”就此,李春凤说,她希望人们不要把她“神化”,她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 ,Q$q=E;X ah$b[\#C 至于有不少热心人要帮助她,她表示感谢。“如果真有好心人能在重庆帮我落实一个工作,那我就太感谢他了。这样,我回家看儿子就方便多了。”她乐呵呵地说。 5J.bD)
yrP W&W5lArr 记者 韩毅 实习生 邹源 23eX;gL |fJ};RLI" 叙事诗:2000公里6昼夜 yf.~XUk^ Mmj;-u 作者:网友“生命至尊无害人” nIf1sH> 8mrUotjS 上个月一天晚上, CT<7mi! lN
4oW3QT 我半夜做了一个梦: e`_
LEv &ee~p&S,>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 ij`w} V ea2ayT 卧室的窗户被大风吹开, r EE1sy/# wo{gG?B 雨水漏进屋里…… `:fZ)$sY :A_@,Q 儿子孤苦一人啊, vkV0On a 7V-C 满身是血, 2DDtu[}
nsC3 在雨水中跟耗子抢东西吃…… Xf]d. : k/_ 59@) 我当即被吓醒, H [\o RId ]L.O8 额头全是汗。 &vMb_;~B / &5,3rU.G 我明知这是一个梦, "Qc7dRmSxm BsDn5\q 但不知为什么,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