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香港《明周》的文章:《唱好廣州 身份迷失 重尋源流》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ucci
级别: 强的不是人

多谢发贴的人[6068]

 香港《明周》的文章:《唱好廣州 身份迷失 重尋源流》

0
唱好廣州 身份迷失 重尋源流 UM^~a$t  
Qp>Z&LvC5  
    廣東人一向被北方人稱為「南蠻」,廣東人袁崇煥為明朝捍缳江山,崇禎皇帝稱他為「蠻子」,今天仍有不少人指 廣東為「文化沙漠」,有國內著名學者指「廣州文化不如北京、上海之大氣」,又指廣州存在「那種根深蒂固的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實際上,人們(包括外省人 和廣東人自己)對廣東或者廣州的偏見,似乎才是真正根深蒂固的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 ylQ9Su>o  
     CKC5S^Mx  
     廣州民間近年興起一種「懷舊廣州」或者「研究嶺南」的運動,正正就是對這種歷來「大氣候」的反撲。民間自發的《唱好廣州》唱片,唱出 廣州舊情懷,推出後大受廣州市民歡迎,位於廣州的珠江電視台推出一連串介紹廣州文化的節目,中國南方讀者最多的《南方都市報》,推出「廣州地理」,透過一系列採訪專題,深入報道廣州的老字號故事,結果造成轟動效應。該報更開出專欄每期介紹有關粵語的趣味知識和某些粵語詞彙源流。 cV4Y= &  
     ^szi[Cj  
     在廣州獵德村(城中村)和舊街因發展而面臨遷拆的時候,廣州人發出了他們保留舊物的聲音,情形有點像香港青年保留皇后碼頭等舊物所引發的「集體回憶」運動。 9H+Q/Q*-a  
     6LabFX@{&  
     那是一種身份面臨迷失之後的「再重認」運動。 }$(\,SzW  
     SU jo%3R  
     上海人以上海人而自豪,北京人以北京人而自豪,難道廣州人或者廣東人竟不能以自己身份作為自豪的基礎? y!_8m#n S  
     y 43ha  
     你愈認識廣州,你愈感到可怕。可怕的是,原來大部分人從來不認識廣州所代表的嶺南文化。大部分廣東人妄自菲薄。廣州,是一個一踏足上去 應該感到敬畏的地方,可是大部分人以為那是一個低俗的街市。廣東的首府被矮化成一個市集,二千二百年的興盛不衰之繁華歲月,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東南亞伊 斯蘭文化傳播的幅射中心,六祖慧能剃度之處,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革命發源地…… u hB V)Qg  
     A-YW!BT4  
     廣州‧反撲懷舊 文物保育的新力量 mo&9=TaG  
     9VSi2p*  
     國內著名學者易中天寫了一本《讀城記》,提到廣州,他第一指出廣州不如上海和北京大氣,第二指出廣州文化基本是一種偏狹的地域文化,易中天的結論是:「廣州的文化建設,也許當從推行普通話開始。」 'p[B`Ft3F  
     SEH[6W3  
    這種提法,在幾年前應不會引起爭議;不過,今天在少數特別憂慮廣州文化(包括廣東話)沒落的文化人心目中, 這提法肯定值得商榷。最近廣東省領導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有心人以為是倡導廣東傳統固有文化,不料,接觸之下,發現所謂建設「文化大省」,主要項目可能 是引進外國歌劇,結果一番錯摸,失望而回。 S7~HBgS<  
     bo@, B  
     錯摸,似乎是外省人甚至廣東人閱讀廣州時,常常碰到的現象。 gq="&  
     o1uM(  
     當你以為廣州很膚淺很庸俗時,她其實建城已有二千二百年,而上海建城只有七百年,天津五百年,聖彼得堡更加只有三百年歷史。秦漢時的南 越國(除了土著可能更多居民是來自吳國和越國)遺下至今的文物,有西域波斯的銀盒,證明廣州與外貿易始自二千年之前。更奇的是,廣州與外貿易從未中斷,在 清朝閉關時期,廣州是中國唯一通商港口,可謂獨攬全國外貿。當時廣州是世界上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北京和倫敦。 fm q(!  
     -TS,~`O  
     台灣作家龍應台到過廣州,大吃一驚,尤其是當她後來知道禪宗六祖慧能,是在廣州的光孝寺受戒後,不禁問道:「十五年的深藏,風動幡動 的哲學辯論,菩提樹下的剃度,竟是在廣州嗎?為何在歷次的廣州行中,無人提及?原來達摩一葦渡江,禪宗初始之處,也在廣州,為何無人告我?」 ?MS!t6  
     0!tuUn  
     太多的「無人告訴我」在於廣州,這座城市只是默默地承受被矮化。 rU 1Ri  
     QH?sx k2  
     廣州話正在消亡 -x|!?u5F  
     K \.tR  
     tjx|;m7  
     廣州最近的本土紅星名叫東山少爺,他憑《唱好廣州》這張粵語唱片一炮而紅,有人甚至稱他為「廣州許冠傑」。負責製作和填詞的音樂人黃毅成,接受訪問,談及當初為何自資出版這張首以粵語填詞的唱片時說:「因為兩年前我覺得廣州文化日漸式微,廣州話正在消亡。」 {$ v^2K'C  
     L<6nM ;d  
     說得平靜,但內容實在使人沉痛。 >=.3Vydi1  
     !t\ sg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例子,廣州的老式房子不斷被拆,或者被翻新到新不如舊,乘的士時司機不識路之餘完全不懂廣東話,公司開會只有一人不懂 粵語,全體廣東人必說普通話以遷就之。廣東政府機關,大多不是由廣東人自己掌管,於是一回到單位,奉旨普通話。連服務員近年也全面由外省人接替。據黃毅成 估計,廣州目前約有一半人口來自外省。「我幾年前去了歐洲一次,感觸很深,歐洲國家很懂得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黃毅成說。「其實我們廣州人一向好包容外 來文化,但近年情況真的太嚴重。」 #er% q:  
     ^1_CS*  
    按他的理解,國家主流意見是想「文化大一統」,一如當年秦始皇,統一文字,體現國家權力,不過,在「文化大一統」背後,主事人未必認識到多元文化也是國家強盛的資源。 "akAGa!V+  
     dEW= V"W  
     黃毅成因出了《唱好廣州》引起極大民間反響,一間以「擦邊球」著稱的電視台請他接受訪問,訪問完畢,對方說:「你這麼激進,我們很難播出。」結果重要的真心話片段給剪掉了。我好奇他說了什麼激進的話,黃毅成說:「我說過去三十年廣東係經濟復興,未來三十年係文藝復興。」 mmy/YP)  
     3jHg9M23[^  
     香港作家倪匡最近說:「香港人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被人影響,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變,這個都市才有希望,如果變了,那就是一個普通城市了。」 S f@xP.d  
     d qO]2d  
     黃毅成說:「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在於高樓大廈,而在住在這裏的人,住下住下,因為文化而產生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F@zTz54t  
     L$y~\1-  
     「十年到二十年,你跟人家拚的可能是經濟,但文化是跟人家拚一百年。」 z";(0%  
     U\M9 sTqo  
     讀物理系出身的黃毅成不過三十歲,但他非常熱切想要保留廣州文化,包括廣州話。他覺得讀物理跟搞音樂文化並無矛盾,「亞里士多德又係哲學家,又係數學 家,哲學和科學以前都沒有分家。」黃毅成平時填普通話歌詞,但他這次故意要填廣東話歌詞,廣東話有九聲,填詞難度更大。填詞內容方面,都是他在廣州長大的 生活見聞,歌詞中有初戀、工作艱苦、常見舊建築街景,內容並不驚天動地,但都是大部分廣州人經歷過的事情, 聽了特別有共鳴。 「點解堅持廣東話,就話狹隘,點解廣東話不能見報,而北京土話卻可以?」 k(_OhV _  
     Z$zX%w  
     隨覑廣州城市化,更多的本土文化急速流失。在廣州,廣州話慢慢變成有時此路不通,而孩童時的玩意,如彈波子、拍公仔紙,正被PSP、電腦遊戲取代。「以前0既雲吞麵,係蝦皮、大地魚、豬骨湯底,好好食,而家無晒。」 d]N_<@tx9  
     Jm"W+! E  
     在廣州面臨急變,舊物舊村舊街面臨清拆之際,記者第一次聽到有廣州市民為保留一條街而上街遊行。《唱好廣州》好賣,賣的不是歌聲,而是一種文化認同,一場身份危機的拯救。 D]N)  
     [6Sk>j  
    北回歸線 喜見榕樹頭 珠江文化研究者的反思 vG\ b `  
     @jrxbo;5  
     在廣州,你會發現香港;在香港,你會發現廣州。 O2"V'(  
     ln8es{q  
     蓮香樓、太平館,最先在廣州,後來移至香港。一源二支,後來國內經歷種種變動,有人認為香港的老字號有時反而能保持上世紀真正傳統風味。 ;<"V}, C  
     e>bARK<  
     一源二支的,還有學校名,如培正、培英、真光等。連黃大仙廟,也是先在一八九九年興建於廣州芳村花地,後因戰亂,道長梁仁庵攜黃大仙(東晉人,相傳在赤松山得道成仙,又名赤松子)畫像到港,然後香港才又建了一座黃大仙廟。 ~ H/Zi BL@  
     =YD<q:n4  
     蒙嘉林父親蒙敏生為香港左派攝影師,一九五七年,蒙嘉林四歲時,父親將他送到廣州,一住至今。由於父親在港關係,蒙嘉林經常港穗兩邊走,這可能培養了他 對嶺南文化的敏銳觀察力。同樣從事攝影工作的蒙嘉林,認為香港保留的一些廣州文化傳統,比現在的廣州更加廣州,例如在廣州開業於一八八九年的蓮香樓,稍後 於香港開分店,直至一九六六年,香港分店仍有分紅予廣州蓮香樓,不過今天香港蓮香樓反而保留了更多百年風味。蒙嘉林曾帶國內朋友至香港蓮香樓,國內友人但 覺座位擠迫,蒙說了句:「你來不是來享受,你是來體驗的!」他喜歡到香港書店搜羅研究廣東話的書籍,認為香港在這方面的研究比廣州更深入。六十年代開始, 廣東話沒落,官方根本想取消方言,更不要說保留和研究。八十年代開始,廣東學校的老師上課只能用普通話教學。 14*6+~38m&  
     =&(e*u_  
     沒有颱風 沒有廣東 I&<'A [vHl  
     $RUK<JN$6  
     u! dx+vd  
     目前位於廣州西關的荔灣博物館,是民初英商礇豐銀行買辦陳仲廉之故居,為著名的西關富貴人家大宅,其庭園有一古老榕樹,乃嶺南石山奇 景,名為「石上飛榕」,惹人注目。其實香港和廣州一帶都極多榕樹。蒙嘉林說,嶺南多榕樹,與廣東位於北回歸線有關。原來蒙嘉林曾鑽研並拍攝全球北回歸線自 然地理現象,他說:「全世界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大部分都是乾旱沙漠,唯有在中國的地方卻鬱鬱裢裢,為什麼呢?」 Z'Pe%}3  
     O,S>6o)?  
     由於北回歸線過處,日照時間長,出現沙漠不足為奇,如撒哈拉、阿拉伯、埃及;唯有中國的幾個地方(台灣嘉義、廣東汕頭、廣州從化、封 開、廣西梧州、雲南墨江)雖處此帶,但因遇太平洋季候風,颱風帶來充足雨水和氮氣,於是得天獨厚,中國的北回歸線地區,不僅沒有變成沙漠,而且物產豐富, 成為世界自然地理現象之奇蹟。這種氣候適宜榕樹生長,在北回歸線兩邊二百公里,皆見榕樹,一過了這個範圍,就不多見了,所以到了上海,榕樹忽然卻了步。至 於歐洲,更無榕樹蹤影。奇異的是,榕樹這世界上樹冠最大的常綠大喬木,可說是極粗生長,偏偏木質又不堅實,難作家具房子,斬伐之無用,乃得延壽數百年。古 代人沒空調,喜於大榕樹下乘涼,或聽講書佬說故事,或欣賞大戲,成了嶺南文化傳揚的集散地。很多榕樹靠近廟宇,往往被稱為神樹。 v5U'ky :  
     [(&aVHUj  
     蒙嘉林說:「沒有颱風,沒有廣東。」一般人以颱風為禍患,蒙嘉林則認為颱風反而帶給廣東生機。正因為廣東地處北回歸線,復近海,以前 廣東無論多窮的人也好,只要往海裏撈魚,往往滿載而歸,山上野味眾多,可謂食之不盡。廣東人嗜吃,一方面因外貿通商,形成不少富戶講究飲食,一方面跟其地 理資源豐富也有莫大關係。廣東人對食之執迷見諸粵言,凡做事皆叫做「搵食」,然後有很多與食有關的俗語,如「食屎食著豆」,「擔屎唔識偷食」等。 f.uy;v  
     O\ )Kg2  
    蝦餃 瞎搞 F/3L^k]  
     B+Ft  >  
     YHMJ5IM@.  
     無獨有偶,記者在廣州碰到的採訪對象,似乎都對飲食深有研究。蒙嘉林做過職業廚師,對食尤其講究。「現在的蝦餃,真的是「瞎搞」,皮又唔靚,蝦又唔靚,以前蝦餃係鄉村小菜,用河蝦來做,細細隻,要那種鮮味,唔係而家大大隻。」 k!'+7 K.  
     kE| x'(x  
     廣州近年冒起一班廣州文化關注者,黃毅成等一班較年輕的,重點是童年回憶及一些建築文物(包括城中村、橫街窄巷小舖);蒙嘉林則與一班中年學者組成在一 起,研究重點是粵語文化(如廣東粗口和廣東民謠)和歷史掌故。「長期缺乏人文文化意識的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失敗。」蒙嘉林說:「政府重點是搞經濟,教育投 放的資源也少,何況文化。」 p(K ^Zc  
     tmoaa!yRnT  
     廣東食肆 外省大廚 g:GywX W  
     ZSyXzop  
     ]>%2,+5  
     跟蒙嘉林一起的紀錄片導演湯展科不由得慨嘆:「大量傳統消失了,連做菜的都不是廣東人,飲食文化沒落,以前 雲吞麵要過冷河,外省人會話點解要過冷河。」蒙嘉林說 : 「干炒牛河,油要少,要香,略焦!」湯展科又說:「隻鑊都不同了,以前係熟鐵鑊,不是生鐵鑊,隻鑊薄一薄,好軟,可以『凳下凳下』……」 oJ`=ob4WDo  
     ]'w5s dP  
     粵菜成名,跟其材料豐富有關,但蒙嘉林發現,中國菜之中,以粵菜的菜名文化涵蘊最多,「同一道菜因應場合不同,會有不同菜名,一道大梁炒蝦,如遇祝壽過年,菜名會變成『白雪映紅梅』,給人一種藝術的感受。」 C ,|9VH  
     ?<Lm58p8  
     ***立國時,廣東省廳局級官員,只有兩位是外省人,今天除了教育廳長年為廣東人主政外,絕大部領導為外省人,即使省長是廣東人,真正掌 實權的省委書記都是外省人。但即使廣東人主政,也不代表廣州的文化不會被破壞,一九一七年,正是孫中山的兒子孫科(時任廣州市長)下令拆掉廣州的城牆。 「如果當時不拆,好好保留,現在的廣州,旅遊價值肯定大增,一走進來,根本就是進了博物館。」 ]E'?#z.t  
     !nlr!+(fV  
     他們細數廣東之好,當然廣東也有不好的地方。 「廣東好像特別多漢奸, 汪精衛、 陳公博、周佛海……」 N Z ,}v3  
      yK$aVK"  
     按:周佛海不是廣東人而是湖南人,汪精缳、陳公博是否漢奸近有爭論,不過這兩個廣東人倒留下出名的詩句,汪早年行刺清攝政王載灃事敗被 捕,獄中賦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抗戰勝利後,陳公博以叛國罪從日本引渡回國,臨刑前寫下:「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 以不常滿為心。」 b#R$P]dr=  
     (h g6<`  
     異色城市 老區翻新變攝影佈景 ;%^{Zybh  
       "fUNrhCx  
     走在廣州,外省人以為身在外國;但是同樣走在廣州,廣州人以為自己身在外省。由於外省人近年不斷移入廣州, 而廣州範圍也不斷擴大,老廣州到了新區,也要問路於人,而答者可能要求你說普通話,甚而附加一臉不屑。廣州的士司機八成不是本土人,很多連一句廣東話也不 會說。記者坐的士去廣州大名鼎鼎的泮溪酒家(接待過鄧小平、郭沫若、老布殊等名人),的士司機居然完全不知道。 xq=!1>  
     %~8f0B|im  
     這真是一個迷失廣州。 oe0YxSauL  
     ;jN1n xF  
     md!!$+a%|  
     以前騎樓街是一條老街,充滿人文自然氣息,現在簇新得有如拍戲用的攝影佈景。  |=![J?  
     LsaX HI/?b  
     廣州是一座異色城市,從來就以包容不同(以至極不同外來文化)著稱,唐朝時,廣州城西設立「番坊」,專供外國人(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居住, 並設立 「番坊司」和 「坊長」進行管理。史載當時外國僑民十幾萬人,佔到廣州人口的三成以上,儼然國際化大都市。  :8==Bu  
     >Gk<a  
     異色, 有時要深入才能體會,如廣東話中「波士」「的士」「飛士」,正是外來異色詞彙。當記者從荔灣博物館走到轉角一列經政府修復的舊建築時,踏上那些仍然有低下層市民居住的老房子文物,就有這種奇異的感覺。 po,U e>n/  
     K_-m:P  
     百年文物 別有洞天 hZ!kh3@:`  
     -Dy<B  
     o4Cq  /K  
     龍津西路,逢源北橫街,正好有一列這樣的近百年老房子。門面是西關大屋樣式,經政府修復裝了滿州窗,掛了裝飾用的統一的植物籃,外面看 有如樣辦。走上搖搖欲墜、又暗又窄的木樓梯,發現仍有人居住。住客鄭宏說,他住在這房子已經十幾年,兩夫婦居住空間上下兩層至少二千多呎,不過家中養了七 隻貓,堆滿雜物,最厲害的是鄭宏自己裝置的擴音機,兩件國產音箱前面分別縛住了一塊木塊,以免被貓抓傷音箱的單元,他用VCD機播放,效果居然不錯。由於 中門大開,記者是走到了他倆大廳,才被戶主發現而喝了一句:「誰?嚇死,入鈬唔敲門!」 `!(%R k  
     lNtxM"G&  
     其實記者從地下上樓梯,才不期然走到他的大廳,一直發現無門可敲。鄭宏說,打開門,南北對流,夏天基本連電風扇也不用開。由於樓底 高,即使堆滿雜物,感覺仍然很舒服。鄭太說, 對面有間大屋, 賣六七十萬,一直賣不去。事實上這些老房子地點旺中帶靜,佈局不錯,問題是需要裝修,而政府規定內部不能裝修,除非按照文物修補的規格。這樣規格的裝修費 用,可能是很大筆的數目。 *[*q#b$j  
     }xi?vAaTl  
     三年前,政府出於旅遊或者市容需要,出資修復翻新外牆,但由於這些極有價值的老房子仍住覑居民,一些民眾的生活習慣無疑會影響老房子 對外人之觀感,包括有住戶在這些古色古香的房子外當街掛覑奶罩內褲衣物。但是真正令人覺得廣州精彩的其實不是翻新過的門面,而是平民百姓如何住在文物之 中,走到這些文物裏面感受生活的氣息,才是最精彩之處。 Ei\>gXTH1-  
     l&:8 'k+%=  
     西關小姐 東山少爺 Z @ef2y;  
     ;[[6[i  
     78~/1-  
     所謂西關小姐,是指住在西關大屋的千金小姐。西關大屋是廣州從前的富商巨賈或洋行買辦等新興富豪居住的大屋,特色是以石腳水磨青磚砌 牆,正門有短腳吊扇門、然後是趟櫳,再有硬木大門。進內三間兩廊,層層曲折,官廳、轎廳、天井、神廳、內廳,並設後花園,可養魚種樹。本來廣州有一千多座 這樣樣的西關大屋,到如今只剩下幾十座而已。 m^3j|'mG  
       9yWf*s<  
    與西關小姐相對的是東山少爺,由於廣州東山一帶多建西洋別墅,而住者多為當時的大官,大官之少爺即為東山少爺,西關富豪千金配當大官的東山少爺,自然門當戶對之至。 ('$*QC.M  
     " a,4E{7  
     不過,西關大屋在廣州人心目中地位似略高於西洋別墅,事實上廣州不少老房子樣式總是參照西關大屋的設計,例如吊扇門、趟櫳,滿州窗等。這些房子當年是平民住的,但事隔大半個世紀,皆已變成非常珍貴的文物。 !$> b}w'  
     vqO#Z  
     城中村 時空倒數 歷史消失中的生活 dNF_ T?E\  
     a1/+C$ oB  
     廣州城中村之「獵德村」最近清拆,此為廣州政府出資重建改造的第一條「城中村」,緊接覑即輪到泮溪酒家附的「泮塘五約」,據知這條村將於一年內拆除重建。 "@/pQoLy  
     `~"'\Hw  
     「獵德村」被拆,對居於惡劣環境的村民來說是好事,因可獲得新樓居住,但同一時間,舊村之逐步消失,激起了廣州人的懷舊情懷。記者到面臨清拆的「泮塘五 約」採訪,村民說近日已有不少廣州市民前來拍照。部分原來曾是這裏的村民,這些外嫁女希望「故鄉」清拆之前在自己的故居前拍照留念。我們採訪時,有阿婆向 我們大叫:「兩年之後,呢度唔同晒腬!」 CQ^(/B^c  
     <t*<SdAq>`  
     村民對遷拆未有太大反應,只是希望可獲原區安置。但說到底總有點不捨。「細細個一齊玩,你去我度,我去你度,呢度好,高樓大廈,對面都唔會識。」 g A}<Y  
     kE8s])Z,+  
     從迷路到覑迷 UK1)U)*+  
     3EY m@oZj  
     =5V7212  
     「泮塘五約」目前約有五百戶村民,部分房子是幾代人一直住下來的,部分則已租給村外人。雖然旁邊就是六十年代接待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泮溪 酒家,但由於當年消息封閉,周恩來過其門,村民都從不知道。一名九歲、讀小五的男孩周偉傑說 : 「一年前搬進來,最初好驚,要畫地圖,怕迷路,現在熟晒路,覺得好好玩,跟這裏的孩子一起捉迷藏……我同佢懐仲熟過學校鱓同學。」 「坑渠不覺得難聞嗎?」「聞慣了就不臭。」 ,4 _H{+M  
     MPy>< J  
     這裏是用煤爐來燒水的,當記者問一眾阿婆在這裏有什麼娛樂時,她們開心的說:「打麻將呀!」事實上真的有很多村民把麻將䒷搬到屋外,大打其露天麻將。 D6+3f #k6  
     "5O>egt  
     一個住在附近借天台給我們拍照的老廣州說 : 「以前孩子有玩的空間,現在新房子太狹窄,孩子少了很多可以玩的空間。」 ^cSfkBh  
     +R HiX!PG  
     廣東童謠的變臉 \~(kGE--+  
     $ `ptSR  
     3S2Alx!6  
     童謠和童話一樣,有時似乎不是給孩子的,而是大人自己生活和心態的寫照。今天我們依然熟悉的《月光光》童謠本來是這樣的: aNNRw(0/  
     u%E8&T8,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買紫薑,紫薑辣,買芙薘,芙薘苦,買豬肚,豬腸肥,買牛皮,牛皮薄,買菱角,菱角尖,買馬鞭,馬鞭長,買屋梁,屋梁高,買張刀,刀切菜,買鑼蓋,鑼蓋圓,買隻船,船浸底,浸死幾個番鬼仔,一個蒲頭,一個沉底。 #s15AyKz5  
     =Y6W Qf  
     另有一首家傳戶曉的《琑琑轉》,尾段有同樣「急轉直下」的洋人浸死(反洋傾向?)情節: n:) [ %on  
     GKSF(Tnj  
     琑琑轉,菊花園,阿媽叫我睇龍船,睇到一船番鬼仔,一個浮頭,一個沉底。 KG9-ac  
     m)"(S  
     可能由於情節太駭人(真有其事?),二三十年代之後,逐步變成 @G=7A;-pv0  
     6 w{_+=T  
     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捉去賣…… fjl 9*  
     rqdN%=C  
     還有一個童謠變身的例子,就是以前的《落雨大》是這樣的 vNuws_  
     _KxR~k^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覑花鞋,花鞋花襪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 I"x|U[*B  
     9p3~WA/M@  
     後來「水浸街」,卻變成「無浸街」,大概是為了彰顯新時代之進步,也可能僅僅出於一種善頌善禱。 g1"Z pD  
     |YyNqwP`,  
     還有一首《安眠歌》: K[0z$T\  
     D15-pz|Q  
     Z f<T`'_d  
     曖豬乖,曖豬大,曖大豬仔拎去賣。 =>tkc/aa  
     6 R})KIG  
     其實豬仔聽到要被人拿去賣,無論如何很難安枕吧。 U`HY eJ  
     YM'4=BlJHv  
     除了童謠,廣東的急口令,很能測試出你的「廣東程度」,以下急口令十秒內唸完及格,五秒內唸完是優材: {=mGXd`x?l  
     {6:*c  
     掘金掘桔掘金桔,掘龜掘骨掘龜骨,掘完金桔掘龜骨,掘完龜骨溅雞骨。 8wOscL f:  
     =BE!  
     聽那 車聲人聲 時光消逝之喁喁細語 2; s[m3  
     -T{2R:\{  
     讓我們停一下,聽一聽 -l[$+Kw1S  
     xS5 -m6/  
     CMOyK^(e  
     廣州的呼吸 CM++:Y vJ  
     ~D4l64  
     j 4=iHnE;  
     呼,嚕,呼,嚕 `67i1w`  
     ~n%Lo3RiP  
     ) 5$?e  
     東山少爺的歌聲 I^![)# FC  
      JJ}DYv  
     r hucBm  
     從榕樹之氣根傳出 7(h@5  
     YW/ V}C'>  
     3Wv^{|^  
     被踢的毽,劃過中央公園 n5.sx|bI?  
       Hv^Bw{"/R  
       飄到陳家祠 2zh- ms  
     0;">ETh=  
     at@tS>D v  
     烈士的血 =mZYBm,I Q  
     Y:,C_^$w;  
     jaKW[@<  
     六祖的塵 5 m-/N ?c  
     $`/UG0rdC  
     I#O"<0 *r  
     珠江的水,沖晒二千年新魂舊魄的底片 a~_JTH4=t  
     zb!1o0, J  
     艇仔粥雲吞麵熱霧中 j7gTVfO  
     xRXvTNEg  
     m[3c,Axl7  
     吃進神經線裏的暗湧 . <z7$lz\  
     `Ng Q>KV!  
     _LC*_LT_  
     水滾茶靚街市喧囂 \ f+;X  
     'r%(,=L  
     q mFbq<&  
     聽出前世今生  .nrbd#i-  
     la-:"gKC  
     *!&?Xy%\"j  
     被碰的麻將 M57<e`m  
     zm5Pl G  
     ,-E'059  
     驚破西關小姐的趟櫳 !8[A;+o3P  
     q@[F|EF=  
     YARL/V  
     轟,隆,轟,隆 !<=zFy[J.9  
     n(eo_.W2|  
     UhS:tT]7  
     地鐵一號線 長壽路站 $o5i15Oy.  
     md'wre3  
     a@W9\b@I  
     唱片跳動 O(8CrKYY  
     u_9c>  
     xp95KxHHo  
     Yo,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S!=R\_{u$  
     IBJNs$  
     Feeling all alone -#T%*  
     d!R+-Fp  
     You jump outta bed r/ g{j  
     jF}kV%E  
     and look at your phone 7:uz{xPK6  
     1Xm>nF~  
     And say to yourself ( s4W&  
     +z?gf*G_W'  
     I ain't no stone S8/~'<out  
     ]zJO)(d$>  
     Cuz in Cantonese we say lD[@D9  
     [y'blCb  
    頂硬上啊 鬼叫你窮 %?gG-R  
     \l /}` w  
     ;#v3C;  
     市井聲中 聽見了寧靜 >\? z,Nin  
     zM&ro,W  
     :AztHf?X  
     廣州的 禪與革命 細數風流人物 `+\$  
     9Q s5e  
     廣州最早的名稱是楚庭,早在二千二百年前,「楚漢之爭」的時候,趙佗已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都城就是今天的廣州。廣州人自古都是移民,最初應來自吳 國、越國,後來與長江中游楚國的人民有極頻繁的來往,秦時一大批賈人(商人)被秦始皇下放至廣州。三國時廣州歸東吳統治。廣州對外貿易有至少二千年歷史, 從南越國出土文物發現的波斯銀器可知,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而且從未關閉過的外貿城市。當陸上絲綢之路因西域戰亂而中止,商品仍經廣州到印度再到羅馬,廣州 是史稱「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清朝一段時間,廣州是「一口通商」,獨攬全國對外貿易,並位居世界第三大城市(僅次北京和倫敦),在歐洲Canton 享負盛名。 LS<+V+o2%  
     Bt@?l]Y  
     蘇東坡曾在這裏遊寺賞廟;洪秀全在此拜上帝;林則徐查禁鴉片, 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講課;梁啟超寫其「筆鋒常帶感情」的文章;推翻滿清從廣州起義開始;孫中山當大元帥;國共合作在黃埔軍校練兵,蔣介石是校長,周恩來是政 治部主任;「南天王」陳濟棠大力興辦廣州工業;陳寅恪在廣州寫《柳如是別傳》;魯迅、郁達夫、郭沫若都曾在廣州講學…… p+]S)K GZw  
     zytN leyc  
     除了外貿經濟,廣州是中國近代革命的發源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前的一次起義是在廣州黃花崗,一九二四,國共合作成立黃埔軍 校,培養了大量軍政人才。這裏也是後來來北伐的大本營。談中國近代史,假如略去了廣州的部分實在不知從何說起。一九二七年,葉劍英在廣州起事。清末民初, 廣東是傳揚革命思想和西學的基地,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這裏對外開放,接觸外國新事物自然最早,由此映照滿清之腐敗,繼而激起革命思想,可謂理有固然。 qX-5/;n  
     {q8|/{;  
     六祖慧能 風幡論辯 :+jg311}  
     >_yL@^  
     0/f|ZH ~!  
     很少人提及的,是廣州在宗教傳播的地位,禪宗始祖達摩進入中國,即從廣州開始,六祖慧能隱居十五年,在廣州光孝寺剃度,其著名的 「不是風動, 不是幡動, 是仁者心動」的論辯,正是在這裏發生。《大佛頂首楞嚴經》後來也是在廣州這間寺被翻譯成中文的。 #1'q'f:7 &  
     C$+Q,guM  
     廣州懷聖寺是中國最早的清真寺,東南亞的伊斯蘭文化,是從廣州播開去的。聖心大教堂是中國唯一的花崗巖教堂。廣州在四大宗教(包括道教、佛教、回教和基督教)的傳播過程中都有獨特的地位。 0O`Rh"O  
     d >)=|  
     六祖慧能是廣東人,在廣州剃度少有人提及。但是在閱讀廣州掌故時,最令我動容的卻是那些並不十分出名的人。第一是冒死替袁崇煥埋屍守墓 的順德佘姓忠僕。第二是廣州起義七十二烈士犧牲,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險犯難把七十二烈士葬於黃花崗。還有兩個廣東狀元的故事,每每令人神往。第一個是宋狀 元張鎮孫,他不受奸臣收買回鄉,當宋室蒙難,正是他憤起力圖恢復宋室,並一度收復廣州,文天祥同時收復梅州,一時南宋軍威大震,惜兩人後來仍慷慨赴義。第 二個是明狀元倫文敘,倫文敘自幼頑皮,常到光孝寺搗蛋,把尿射入香爐,寺內和尚一次抓住他要重重懲戒,主持普照大師卻放了他,並叫他以後跟自己讀書,倫文 敘終成狀元,不過這故事最令人敬佩的人物不是狀元而是普照大師。 t>}S@T{~T  
     zi6J|u  
     佘義士、潘達微、張鎮孫、普照大師,是他們這些人構成了廣東文化美好的部分。他們偉大但是在歷史上十分低調。一如廣州的牙雕和廣繡一 樣。廣州或者廣東歷史文化底蘊極深,如僅以二十年改革開放、經濟先鋒去衡量廣州,並因當地人滿口詰屈聱牙的廣東話而粗疏地視為「南蠻」,未免是毛澤東所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至於廣東人自己輕視自己,自己在自己的城裏迷失,則是一場荒誕之悲劇。 =Vs?=|r  
       F=e;[uK\  
       (附記:最新一版《現代漢語詞典》收入了以下粵語詞彙:搞笑、非禮、按揭、樓花、爛尾樓、獵頭、報料、煲電話粥、埋單、炒魷魚……) qfJ2iE|o2.  
     dyn)KDS  
     廣州鬼古 }a5TY("d9H  
     3R%JmLM+R9  
     w(ZZTVW-  
     採訪廣州期間,聽到這樣一個鬼故事,茲記述如下: R)Mkt8v  
     7MrHu2rZ=  
     話說,在某大商場一名食肆用膳期間,廣州友人跟我說:「這裏以前很旺的,後來有人跳樓,商場就冷清起來了。」原來據說該商場當年動工,在地下掘出八副沒 有屍首的棺材,當年工人不以為意,丟了棺材,繼續興建。不料,那八副棺木,原是鎮壓厲鬼之物。商場落成,最初人流極旺,後來陸續有人在商場上的高樓大廈跳 樓自殺,商場人流從此疏落。 #?S"y:  
     .cs x"JC  
     「現在已有七個人跳樓死了!」對方呷了一杯茶說。 "M iJM+,  
     -9{N7H  
     「還欠一個!」另一個廣州朋友放下筷子說。 /fT"WaTEK  
     7!j b  
     「只要多死一個人,湊夠八個,商場又會熱鬧起來。」 |Ol29C$@|  
     !|4]V}JQ  
     「現在還欠一個!」那廣州朋友一面平靜。 us|H b  
     1DcBF@3sWG  
     我打了個冷顫。 "QXnE^  
     kK4 a;j.#  
     q6-o!>dLQ  
     「埋單,唔該!」 A? B +  
     = >TU  
     \[[xyd  
     後記:地方.色彩 )YEAk@h@  
     W>w(|3\  
     EL3X8H  
     廣西南寧,本來是說廣東話的。 >fP;H}S6  
       +?"F=.SZ  
      但是經強制說普通話後,目前新一代年輕人已經不會說廣東話,而只能說普通話。 I[K4/91  
     AH'c:w]~  
     問題是,南寧的普通話,連最贊成全國統一語言的人,聽了也不是味兒。 Fw-Rv'\  
     w" [T  
     那是一種不自然、後天加工、沒有感情色彩的「南寧普通話」。 BXdk0  
     `W)?d I?#M  
     如果廣東人說廣東話,是「地方主義」,那麼難怪香港也有人提出,所謂「母語教學」應是普通話教學。阿媽明明講廣東話,點解「母語」變成普通話? vJ&D>Vh4e  
     4pT^ *  
     說這些,一定政 治不正確。 yD& Y`f#  
     y'^U4# (  
     但是, 政 治不正確,很可能同時係文化正確。 }gX hN"  
     JGvhw,g  
     如果少數民族文化值得大力保護,那麼,何以頗多人說的廣東話或者廣東文化就不值得大力保留,反而應該消滅之而後快? Jb*QlsGd  
     %p)&mYK{  
     有國內學者嘲弄說六祖慧能傳教,一定不說嶺南話。問題是誰知道?誰知道一千年前中原人士說的語言,不會跟現在保留大量古音的粵言非常接近。宋朝蘇東坡 說:「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用廣東話唸,整句那三隻入聲字,生出奇趣。部分唐宋詩詞的入聲韻,用普通話讀根本捉錯用神。普通話不過是山東話再衍生出 來。山東話本身也比普通話生動豐富。 AzJ;E tR  
     V^Z5i]zT  
    若用地方主義去扼殺地方色彩,將好的東西視為「蠻煙瘴雨」,不識者可能在旁陪笑,識者則不免咯血。廣州人重尋迷失了的廣州文化,的確有一種自我救贖之意味。
[ 此贴被yucci在2008-01-06 23:07重新编辑 ]
顶端 Posted: 2008-01-06 22:58 | [楼 主]
长歌
级别: 普通人

多谢发贴的人[109]

 

有乜计,而家广东揸FIT人都唔系广东人
顶端 Posted: 2008-01-07 02:44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蓝调粤语 »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