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R`%2!"t 9只石雕和平鴿永久“棲息”在紀念牆上方,在跨度長達57米的紀念牆上,一一銘刻著自辛亥革命以來到和平年代的近百年間為中華民族、為中國人民捐軀的18523名烈士名單,何叔衡、楊開慧、雷鋒、郭亮等長沙籍烈士的石刻雕像列在了紀念牆最中間,成為萬名烈士的代表。昨日上午9時,在嘹亮的《歌唱祖國》軍樂聲中,地處天心區金盆嶺的湖南革命陵園管理處長沙烈士紀念廣場正式落成,來自國防科大、曙光小學以及社會各界的300余代表參與了落成儀式。
UZt3U
a&J Fw[1Aa# 紀念廣場總投資近百萬
BD]J/o x=rMjz-`_ “為了長沙人民能夠永遠銘記先烈們的豐功偉績,直接形象地激勵和教育廣大市民,湖南革命陵園管理處規劃建設了長沙烈士紀念廣場,並從今年9月動工建設,總投資近百萬。”湖南革命陵園管理處主任黃志標表示,這些烈士要麼是長沙籍,要麼在長沙犧牲,或者家屬、後人已生活在長沙。“這些烈士中,有的是無黨派人士,有的是***人,有的則是在抗日戰爭中為民族獨立而犧牲的國民黨官兵;凡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批准的烈士,目前都已列入進來。”
Ydsnu [cDDZ+6 據了解,該廣場建設面積近3000平方米,綠地面積為1500余平方米,總投資近100萬元,其中刻碑名字的長度達到了47米。廣場主體由英烈紀念牆、主題浮雕、紀念背景浮雕、噴水池和生態綠化墓園等組成。
i +@avoW pRjEuOc “廣場將烈士雕塑與園林景觀相結合,生動地展現有限空間凝固的震撼史實。”黃志標說,烈士紀念廣場建成後,湖南革命陵園作為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將更加充分地得以展現,紀念的內容也將更加豐富和立體。
4wKCzPy $xW9)) 留下空白頁紀念無名烈士
GjEV]hqR ]u|FcwWc3 烈士紀念牆由東到西,在18523個燙金名字末尾處,卻留下一大塊空白,非常顯眼。“這並不是雕刻工人的疏忽,而是設計者特意為無名烈士而留,為他們默哀。” 長沙市烈士編制辦王智平說,長沙地區英雄豪傑層出不窮,他們為了民族的繁衍生息、國家的獨立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在槍林彈雨下前赴後繼,在嚴刑拷打下視死如歸,我們絕不能忘記他們。
])y)]H#{ ^) s6`: 同時,為了配合紀念這些烈士,長沙市民政局還在民政系統內部發行了《長沙烈士英名錄》,共有2070頁,分三冊發行。火紅的封面、燙金的文字,當參與紀念儀式的代表們輕輕揣摩這套內部資料,發現所記錄的烈士與革命陵園烈士紀念廣場紀念碑上刻錄的18523名烈士一一對應,比紀念碑上更為詳細的則是,資料還運用大篇幅對烈士的生平進行了記錄。
-ioO8D&! gAvNm[=wD2 瀏陽籍烈士人數列長沙首位
:@
&e~QP( 2A 王智平說,《長沙烈士英名錄》借鑒了國家民政部主編的《中華著名烈士》、《三湘英烈傳》,以烈士犧牲的時間先後和烈士姓氏筆畫為序,“對于個別遺漏的烈士和編印後批准的烈士,將在續冊中錄入”。據了解,長沙還將新編《長沙烈士英名錄》,對副團級以上或者立過二等功的烈士的生平事跡將有詳細記載。
,+BFpN' *8qRdI9 翻開《長沙烈士英名錄》第一頁,周益生的名字最醒目地列在最前面。這位烈士犧牲于1911年,是瀏陽北盛鄉易家村人,他1885年出生,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被反動派殺害于湖南漢陽黑山。而同一年犧牲的烈士楊守仁為長沙縣高橋鎮人,1902年從事反清革命,1911年為喚醒中國民眾而投身大西洋殉國。
#vK99S2 EIzTbW{p 第18523位烈士是一名解放軍戰士,他出生于1988年,17歲入伍,2006年在一次事故中不幸犧牲,同年被追認為烈士,骨灰安放在湖南革命陵園內,犧牲時年僅18歲。而記者發現,瀏陽籍烈士占據了第一本名錄的絕大部分,特別是在1927年秋收起義期間犧牲的人數為最。
[ 此贴被小狄狄在2007-12-27 16:4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