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网址:
http://gcontent.oeeee.com/9/77/97785e0500ad16c1/Blog/8ae/185fa6.html全文如下:
摘要:广州近七成市民支持亚运限行?同城媒体昨日发布了一项“广州交通限行效果测试”调查,细读报道,我被彻底雷翻:接受调查的只有250名市民。恕我直言,这样的数据和这样的报道,只能是强词夺理地证明了限行的英明。
陈Sir扬言(第319期)
一个车轮上城市,一旦每天有一半机动车要被迫趴窝,对这个城市从生产到生活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才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根本。
广州近七成市民支持亚运限行?同城媒体昨日发布了一项“广州交通限行效果测试”调查,细读报道,我被彻底雷翻:接受调查的只有250名市民。恕我直言,这样的数据和这样的报道,只能是强词夺理地证明了限行的英明。
报道劈头就说在接受调查的约250名市民中,近四成认同路上车辆明显减少。而据媒体此前报道,限行演练期间广州每天减少了80万辆汽车上路,而这个板上钉钉的数据,居然只有四成不到的人认同,那不认同的六成人在限行演练期间是没有上街,还是根本就人不在广州呢?且不说在近15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这250个样本的数量和代表性如何,仅这一数据就足以推翻这个调查所涉及的其他结果。找光头佬来盛赞发型师不知道意欲何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7月17日我曾发微博一条:“由于台风环流带来的风雨,广州重现蓝天白云。不希望此天之功若干日后被窃为限行之功,媒体出现限行令广州空气质量改善云云。立此存档,以备后查。”结果不幸言中,7月19日,就有同城媒体报道:限行初见成效,污染物浓度降低,广州出现蓝天白云。常识告诉我们,广州机动车减少一半上路,交通流量和相关污染物排放也会相应减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把天的功劳也全归于限行决策那就叫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广州人口逼近极限1500万,而机动车数量超过200万辆。这是我们这个亲爱的而拥挤的城市要面对的两个基本事实。小小的广州已经成为了车轮上的城市,就是这个基本事实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
因为要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为了舒缓交通压力减轻大气负担在尽可能有限的时间内实施交通流量的调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单双号限行以至更加严厉的限行措施的出台决策,不能不说是一项最重大的城市公共政策的决策,仅凭这些抓一把没有说服力的理由就拍脑袋是极不严肃也极不负责任的。当然目前这仅仅是担心而已,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担心这个担心会慢慢地变成现实。
从媒体已经披露的事实来看目前广州的管理者对于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的注意力基本上集中在解决市内市民的上下班公交车上,但是一个城市的交通需求绝不仅仅只限于市内市民的出行需求,且不说市民出行需求本身的复杂性,物流就是很重要的另外一大块。只有四天的限行演练或许只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些显性的好处和显性的问题,而从本质上说,一个车轮上的城市,一旦每天有一半机动车要被迫趴窝,对这个城市从生产到生活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才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根本。
现在媒体已经放出风声,市政府正在研究广州亚运后是否继续分号限行。研究无所谓,但禁与限永远只是管理的最后手段,只能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时候祭出,绝非万能手段。广州当下社稷民生皆系于车轮之上,决策当慎之又慎。 □陈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