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汽车自燃可防可救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oxcows
潜水的葱头
级别: 仙人

多谢发贴的人[1220]

 汽车自燃可防可救

0
6月9日发生在杭州的一起汽车火灾事故中,出现了驾驶员被烧死在车内的惨剧。汽车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和情趣的同时,有时也会成为危险的潜在杀手。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汽车自燃”,“杭州一天内6辆车自燃”、“绍兴平均每天烧毁一辆车”、“北京汽车自燃每年3000辆”……这样的新闻标题可谓触目惊心。 UGR5ILf  
ZC0F:=/K  
  据杭州消防部门统计,每年5月至9月汽车自燃事故最为集中,而且七成以上发生在行驶途中。这些起火的汽车中,轿车和面包车、小货车占了八成以上。 jkPXkysm  
R8HA X  
  并非老车子才会自燃 P7@q vg  
B V Pf8!-  
  每到夏天,汽车自燃的话题就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对车辆的任何改装,甚至只是装了一个防盗器,都可能为自燃埋下隐患。6月4日,杭州发生一起速腾轿车自燃事件,经过调查正是因为车主在车内接驳电器,导致汽车电子线路短路起火,车内遭到损坏。 D;:lw]  
_G'. VSGH  
  一位处理过数十起汽车自燃事故的交警告诉记者,引起汽车自燃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有三种,分别是随意改装、油路电路故障及外界高温影响。 !})+WSs'"s  
v3@)q0@  
  据他介绍,汽车自燃时,火大多从汽车的前机箱燃起。汽车的前机箱中有油而且通电,如果油管老化破裂、接头松动、意外损伤等原因造成燃油泄漏,又碰巧遇上电火花、蓄电池短路以及发动机排气的灼热高温或喷出的积炭火星,或者化油器汽车回火严重等都容易引起火灾。而在自燃的车辆中,相当一部分是新车,则多为线路故障而引发——大多数原因都在于人为对线路的随意更改。他表示,很多新购车的用户会给车辆添加防盗器、换装高档音响,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有可能因改装人员不熟悉车辆线路情况造成车辆路线短路或者保险丝功率过大,为自燃埋下隐患。 ]A' e+RD4k  
nre8 F  
  就速腾自燃事件,浙江一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叶佩荣表示,“车辆电路的输出输入都有限定的承载能力,加装设备时如果不按照规定操作,使用不匹配的电线,或者使用低音炮等设备需要的功率远高于电路的承载能力,就容易造成电线过热自燃。”所以他建议确需改装的一定要到专业的公司去做。 !^\|r<2M  
}25 {"R}K  
  从事汽车维修保养近20年的高级技师、浙江康达汽车工贸公司维修副总蔡东告诉记者,在盛夏时节,车厢内温度可达60℃~70℃,打火机、香水在阳光的暴晒下极容易引爆,从而发生汽车自燃。而且夏天停车时注意不要在有杂草、废纸堆的地面停放,滚烫的排气管可能引燃杂草或废纸而导致汽车自燃。  i4Fw+Z  
fT'A{&h|U  
  自燃通常不会引起油箱爆炸 uYO?Rb&}  
y)(@  
  汽车燃烧会引起油箱爆炸吗?估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为电影里这样的镜头屡见不鲜。其实,这只是导演为了渲染气氛而采取的手段。浙江申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张卫平告诉记者,汽车设计时已特别注意到了火灾情况下的自我保护,因此爆炸通常不会发生。 I s88+,O  
G-} zkax  
  他表示,现在的汽车,包括荣威、卡罗拉、捷达、桑塔纳、富康、宝来、花冠、福克斯等绝大多数主流车型,使用的都是塑料油箱,遇热会融化。再说,当汽车燃烧时,油箱内氧气不足,也没有爆炸的条件。不过面对同样的问题,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高级工程师洪治平用词则较为谨慎。他告诉记者,油箱是否会爆炸不能一概而论,但“通常情况下不会爆炸”。而蔡东认为,油箱安在一辆车上最安全的位置,“烧十几分钟也没问题。” !)&-\!M>  
GU"MuW`u2  
  “绝对不会爆炸!”——记者通过特殊渠道找到一位汽车自燃事件的亲历者,这位姓胡的先生告诉记者,2002年8月,他开车在杭州上塘高架遭遇自燃,汽车烧到只剩一个铁壳子,油箱也没爆炸。 tpCEWdn5  
u,'c:RMV  
  记者从温州一家专业从事汽车油箱生产的企业了解到,现在的汽车油箱大部分都采用交联聚乙烯低密度工程塑料或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热传导系数是金属油箱的1%,抗冲击强度是金属油箱的20倍以上。根据他们的实验,即便装满汽油在大火中燃烧8分钟以上也不会发生爆炸。 sY1*Wo lA  
=#>P !  
  而早在1991年,汽车油箱反爆炸装备——汽车阻隔防爆安全网就正式开始商品化生产。当发生燃烧时,它能以2000万分之一秒的速度迅速将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均匀散发,保证油箱内不会发生局部温度急剧升高的现象,并同时保证整体的温度在安全限度范围内,确保车内人员平安。 qLPI^g,  
iOD9lR`s  
  随车携带灭火器很重要 1hRC Bwx  
\3Xt\1qN4  
  既然汽车燃烧不会引起爆炸,车子一旦着火,就应该马上开展自救。这时灭火器是绝对少不了的,可还是有不少司机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认为,汽车发生自燃的几率很小,带着灭火器又麻烦,所以没必要在车上配备灭火器。 eL-92]]e  
W6jB!W  
  对于记者提出的灭火器在火里是否会爆炸的问题,杭州市消防支队的杨警官表示,车载灭火器里装的是干粉,即便爆炸也是物理爆炸,加上体积非常小,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不过他提醒大家,很多火灾都是车上未配备灭火器从而导致烧车毁物的。“即便灭火器不能完全将火灭掉,至少也可以暂时控制火势,拖延时间等消防警赶来”。 E2dSOZS:)%  
RNIfw1R  
  消防专家介绍,汽车自燃有三个阶段。 K$K[fc j  
=zbrXtp,  
  当小部位起火,轻微烟雾溢出时,司机应马上将车停靠路边,熄火后,取出车载灭火器,喷射冒烟部位。这类火情只要发现及时,施救得当,就可解除。“现在汽车大多使用电脑控制喷油量,喷油量有限且发动机舱内燃烧相对缓慢,因此起火初期车主完全可以自我扑救。” X|.X4fs  
9Uk9TG5  
  第二阶段,发动机处有较浓烟雾或火光时,司机应该立即设法灭火,同时向119报警。 V#sANi?mpo  
$x`U)pv  
  “初级燃烧仅3分钟后,就会发展到中级燃烧。但灭火器在中级燃烧时同样有效。”他提醒说,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能马上打开引擎盖,否则空气的大量进入反而会加剧火势。发动机舱的燃烧物很有限,保持引擎盖关闭的状态,能让火势燃烧缓慢,有利于扑救。 j&#p&`B  
4V[+6EV  
  只有当自燃进入第三阶段——大量火苗和烟雾冒出时,个人力量已经无法扑灭,司机应该弃车逃生,而且应及时将车内贵重物品搬出。消防专家指出,“这时逃生是第一位的。” n){\KIU/O  
H)(Jjk-O  
  夏天要特别注意防患于未“燃” +LX&1GX  
6%fU}si ,  
  汽车自燃多是人为因素所致,因此避免汽车自燃,还是以预防为主,因为很多情况下汽车自燃是可以避免的。 az19-QIcg  
'rd{fe_g!  
  高级技师蔡东告诉记者,由于发动机工作状态下温度较高,其附近电线的外表绝缘皮容易老化脱落,造成隐患。所以,做好汽车的日常检查,防止电气线路故障或接触不良非常必要,这是预防汽车自燃最重要的手段。比如要定期检查线路是否有破损、漏油现象;定期检查电路油路:因轿车的线路在使用三四年后常会出现胶皮老化、电线电阻增大而发热的现象,容易出现短路,例如蓄电池接线柱因杂质、油污或腐蚀使得接点松动发热,引燃导线绝缘层;长期受震动或温度急剧变化影响而使线路接点松动等。 iF`E> %#  
LfK <%(:  
  “不要轻易私自改装汽车。”蔡东说,如果一定要改装,应让专业技术人员做专业改装。 e4?}#6RF  
U8.DPRa  
  另外,夏天不要将易燃物品如气体打火机、空气清新剂、香水、摩丝等放在车内,更不要在车厢内携带汽油、柴油等危险品。车内不要乱扔未熄灭的烟头,以防“引火***”。 ;Hm\?n)a  
8BWLi5R[  
  应该说,旧车因为各种部件老化比较容易出现自燃的事情,但蔡东强调说,不管是新车还是旧车,对车辆做及时的检查与保养是防范车辆发生自燃的最佳方法。 XSZW9/I-(|  
\WZ00Y,*  
  记者了解到,自燃造成的损失在车损里几乎是最严重的,一下就可伤及汽车的“心脏”——发动机,至少要几万元才能修复。而烧到汽车完全报废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平时所投保的车损险中是不含汽车自燃损失的。对于车辆自燃,保险公司有单独的“自燃险”,即车辆附加自燃损失险。其中规定,投保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因本身电器、线路、供油系统发生故障引起火灾的,属自燃。只有上了“自燃险”,保险公司才会进行赔付
失踪人口~~~~~~哦,应该是失踪葱头~~
顶端 Posted: 2007-06-14 08:51 | [楼 主]
oxcows
潜水的葱头
级别: 仙人

多谢发贴的人[1220]

 

其实汽车自燃时又有几多人可以冷静下来救火呢??? j]Y`L?!Q  
我同学有一次试过大巴冒烟,还没清楚情况成车人马上就百米冲刺喇,跑得仲快过刘翔
[ 此贴被oxcows在2007-06-14 12:41重新编辑 ]
失踪人口~~~~~~哦,应该是失踪葱头~~
顶端 Posted: 2007-06-14 12:36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蓝调粤语 » 车天车地



Total 0.030881(s) query 8, Time now is:02-23 13:48, Gzip enabled 粤ICP备06028238号
Powered by v6.3.2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