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新年送红包给压岁钱的习俗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xw520
级别: *

多谢发贴的人[]

 新年送红包给压岁钱的习俗

0
到了春节,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得到大人们给的红包,俗称“压岁钱”“过年钱”。古代过年的时候大人们用红绳串起来一百枚铜钱,发给小孩子们希望他们长命百岁,又因为“岁”与“祟”谐音,能镇压鬼怪,也是给小孩子让他们用来贿赂鬼怪的,以化凶为吉,平安度过来年,所以称“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清代诗人在《压岁钱》的诗中描述过。由于铜钱和红绳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从来逐步用纸币和红包来取代,就成了现在大家熟悉的红包。现在的红包既包括压岁钱的红包又包括公司发送的福利红包和用于答谢别人给的红包。

  发放"红包"是我们过春节的一种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好运、吉祥。一般是长辈发送给没有结婚的未成年人,里面的钱多少都可以,一般带6,60元、66元、166元等等,但是当着长辈的面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行为,这点要告诉小孩子们。还有的家长在除夕夜偷偷放在孩子枕头底下,在新年第一天让孩子有个惊喜,开心一年。在南方尤其是广州,他们称红包为“利是”,在清朝人们用一张形状与正方形相若的红纸,包裹铜钱,封作“利是”。 而第一代的红包袋,约于清光绪末年,印刷技术开始广为所用时,才得以问世。当时的所谓红包袋,做法非常简单,只以红纸印上黄油,再于未干的黄油上缀上金粉,效果就如现今烫了金字的红包袋般,而图案则多以简单为主,再配以吉利的字句。

  关于压岁钱董易林还找到两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一,“年”是一种古代的吃人猛兽,磨牙吮血,庶民闻之丧胆。终于有神农氏手持盘状神器将其降服,时值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黎民百姓遂称这一天为“过年”,“过”字含有去除之意,过年就是去除猛兽之意。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壮器具盛果品食物,以去邪、祈福,谓之“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自纸币代替铜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以示吉利。

  传说二,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妇俩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敢睡觉,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逗着孩子玩。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睡了。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很快,这件事就传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顶端 Posted: 2007-02-24 10:17 | 美国 [楼 主]
語無倫次
新生活. 新开始
级别: 强的不是人

多谢发贴的人[8637]

 

我又要利是
1
顶端 Posted: 2007-02-24 10:23 | 1 楼
一串紅
闲人
级别: 荣誉会员

多谢发贴的人[19340]

 

压岁钱!!!!



顶端 Posted: 2007-02-24 10:35 | 2 楼
oxcows
潜水的葱头
级别: 仙人

多谢发贴的人[1220]

 

蓝调情侣派快D利是啊~~~~~~~~~
失踪人口~~~~~~哦,应该是失踪葱头~~
顶端 Posted: 2007-02-24 11:10 | 3 楼
祥仔
翻版余文乐
级别: 普通人

多谢发贴的人[123]

 

开心的就係D细路仔,辛苦的就係D结婚的人。
迟下我地都要派,阴公
顶端 Posted: 2007-02-24 12:01 | 4 楼
luminghui888
级别: 普通人

多谢发贴的人[1043]

 

禁有意思,支持下!
顶端 Posted: 2007-02-25 15:26 | 5 楼
weis
级别: 普通人

多谢发贴的人[9]

 

啱啱系羊城晚报到看完这篇文章!
顶端 Posted: 2007-02-25 15:33 | 6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蓝调粤语 » 粤语吹吹吹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