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敏感数据出炉 重大变局将现?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ucci
级别: 强的不是人

多谢发贴的人[6068]

 敏感数据出炉 重大变局将现?

0
敏感数据出炉 重大变局将现? Pxu!,Mi[d  
&fA`Od6l"  
\a+F/I$hwa  
[前言]周四显得很平静,窄幅震荡最终收出一根阴十字星,成交量再次呈现萎缩态势,上海市场刚好600亿出头,指数依然压制在60日均线下,不过5日均线、10日均线以及20日均线都已经在不经意中站上去了,而且5日均线与10日均线有往上翘跟更长期均线形成金叉的趋势,可以说,虽然市场整体近期表现不尽人意,但技术上的指标却有点默默地往积极发向发展的味道,毕竟目前市场没有再下一个大台阶,本质上就是一种酝酿着一些事情发生的前兆。 7"F w8;k  
  (一)大势分析 D+{h@^C9Z  
  敏感数据公布 能否引发变局? bHcb+TR3  
  国家统计局19日上午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CPI同比上涨了3.2%,其中6月份CPI同比上涨了4.4%。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5%。消息发布后股指一度跳水,但随着地产股和金融股的发力,两市股指止跌回稳。 ay6G1\ 0W  
  在当前众多重要数据陆续公布的敏感时刻,市场短期走势到底如何演化?在这里有必要对CPI数据公布后的市场变局进行深入探讨。 jI@0jxF  
  什么是CPI指数? /km^ I H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若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升幅过高往往不被市场欢迎。当CPI>3%的增幅时称为INFLATION,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SERIES INFLATION,即严重的通货膨胀。 X}'3N'cbkU  
  CPI数据公布后市场最有可能出现变局走势 !cnunLc`  
  对于CPI数据过热市场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CPI数据公布只所以能够对市场短期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关键在于过热的CPI数据公布之后,国家会采取什么调控措施,这才是CPI数据公布之后影响市场变局最核心的要素。 )#[?pYd  
  第一,如果国家仅采取加息或者降低利息税之其中一种的调控措施,那么,应该说小于市场普遍预期两者同时出台的调控措施,会产生短期利空出尽成利好。调控措施出台时的市场低开则成为短期买点,股指将会产生短线反弹,向4000点以上展开攻击。 m`C(y$8fU  
  第二,如果国家在采取加息和降低利息税调控措施的同时,配套出台单边征收印花税等利好护盘措施,则调控措施与预期相同,但利好护盘超出投资者预期,投资者作多信心会受到鼓舞,会有部分场外观望资金重新入场。市场短期有望向上突破,低价超跌股会展开短期较有力度的反弹,绩优蓝筹股有望展开中报业绩浪行情,市场的稳定对中大盘新股的回归发行是较为有利的。这种情况可能最有利于市场阶段性稳定,也是市场各方面参与者能共同实现多赢的一种局面。 TF 6_4t6  
  第三,如果国家在采取加息和者降低利息税之外,又针对一些过热行业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比如近阶段一些行业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有色金属行业资源税的上调,一些上市公司业绩或多或少将会受到一定消极影响,会影响到一些局部行业个股的走势。如果这些个股属于蓝筹行业,又或者对市场走势有重要影响的权重股,那么,这种行业调控措施的出台,也会对大盘走势产生重要消极影响。 a?6 r4u0  
  综合来看,CPI数据的公布及随后可能出台的调控措施,还是将对短期市场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从中期角度看,7月份市场继续在3400点至4335点之间做大箱体运行的格局仍将延续。对于这种横向缩量震荡走势,首先要盯住成交量变化情况,也即在一个资金推动型的牛市中,如果没有成交量地放大推动,牛市新一轮上涨只能是无米之炊。也即有量才能打破市场的盘局,才能有行情、有机会;无量市场更多时候只能是盘整,有机会也往往是局部机会和小机会,个股行情的可操作性、可参与往往不强。在操作上可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情况,进而决定是进是出,以及仓位大小的调整。其次,把握好箱体运行的箱底和箱顶区域,耐心进行高抛低吸的阶段性操作,适当降低成本,增加一定收益。 Et@= <g  
  敏感数据公布后我们如何应对 P ETrMu<  
  经过近期的反复震荡,市场已经逐步消化了上半年经济数据高速运行可能带来的紧缩措施,无论是加息、减免利息税还是发行特别国债,市场已经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由于尚存在扩容等压力,虽然现在还很难判断经济数据的公布会否带来利空出尽效应,但宏观调控对于市场压力显然在逐步减轻。 M= !Fb  
  无论在怎样的市场环境中,关键的仍然是股票的选择问题。今年的前五个月,在低价股、题材股等中小板块主导的市场上涨气氛中,许多中小投资者都通过"消息"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在5月30日后,驱动股票市场行情上涨的因素发生改变,开始从题材股、低价股向真正具备价值支撑的权重股以及蓝筹股转移,这也将成为今后市场运行的一个主流,即投资者不仅要靠"消息",更为重要的是靠对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即对于个股成长性的分析上选择具有投资潜力的个股。 XOzPi*V**  
  由于A股与H股的价差在不断的缩小,估值压力在自然减弱,寻找在调整中被殃及的蓝筹品种建仓将是短期的一个选择。没有实质性重组和资产注入的垃圾股、题材股将遭到投资者抛弃,而那些主导中国经济增长并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绩优蓝筹股会在下半年行情中整体跑赢大市。(精业胜龙) 5 %kt;ODS  
  又一次决战信号或许就在不远处 x!bFbi#!"  
  周四显得很平静,窄幅震荡最终收出一根阴十字星,成交量再次呈现萎缩态势,上海市场刚好600亿出头,指数依然压制在60日均线下,不过5日均线、10日均线以及20日均线都已经在不经意中站上去了,而且5日均线与10日均线有往上翘跟更长期均线形成金叉的趋势,可以说,虽然市场整体近期表现不尽人意,但技术上的指标却有点默默地往积极发向发展的味道,毕竟目前市场没有再下一个大台阶,本质上就是一种酝酿着一些事情发生的前兆。 i_ws*7B<  
  权重品种在今天基本上都是进入一种震荡整理的态势,没有特别突出的品种,最为突出的也是如工商银行与长江电力等,收出带一定上影的实体小阳线,显得很平淡。不过,综合近几天的走势来看,部分如工商银行与长江电力等,可以发现,三连阳的格局已经悄然形成,如果说没有一定资金在里面做点文章的话,显然并不现实,三连阳后是什么?这是很关键的。目前权重品种最欠缺的就是比较有力度的爆发走势,目前部分品种的三连阳态势是否是为接下来更猛烈的上攻做的蓄势动作呢?不妨继续跟进,答案应该不会太久就会浮出水面的了。  X>OO4SV  
  非权重品种依然没有实质性的热点,不过,部分品种走出了较为瞩目的走势,如过去的老牌网络科技龙头品种的上海梅林,在四个交易日里,走出了三个涨停板,确实有点叹为观止,有点象前期菲达环保突然爆发,最后带动整个环保板块的味道。目前市场很缺少一些热点,如果做多主力在科技网络板块里去做文章的话,可以肯定的是,效果会比在环保板块里做文章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大得多,只不过,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整体还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是一种个股行情,热点能否真正崛起,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一个板块里是否有大面积爆发的态势,一旦如此,那么,目前市场需要的热点也就产生了,得进一步观察! fV*x2g7w  
  明天就是本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了,会如何走很大程度上也将会影响到下周的走势,周四是陷入了平静的态势,周五是否延续这样的态势呢,让多空双方又一次决战的日子推迟到下周呢?在我看来,一切都依然要看成交量,上海成交量再次上千亿的时候,有一次决战或许才会真正拉开序幕,平静的时候就耐心等待吧,该来的肯定会来的!(吴国平) 9,Zg'4",d  
(V @g?|LZ  
K^tM$l\  
ju8tNL,J  
E&V"z^qs_  
  今天大盘调整的性质是什么? g[Ah> 5  
  今天初步公布了六月的经济数据,GDP是11.5%,CPI是4.4%。显示经济明显过热。受此数据影响,今天大盘没有继续前二天的上升趋势,而是走出了震荡调整的行情。全天上证指数在六十点(约1.5%)之间震荡,深成指也是在不到二百点之间震荡。全天上证指数下跌了17点,跌幅是0.44%,深成指下跌了50点,跌幅是0.39%。 {55{ YDqx  
  今天大盘的下跌是什么性质呢,是新一轮下跌的开始,还是前几天上升趋势的中途性调整? P, !si#  
  从基本面、政策面看,今天的下跌应该是新一轮下跌的开始,从盘面看,情况又不象想象的那样差。后市走势应该是不断下跌的,当然我们也会不断观察盘面走势。 QlI g'B6  
  一、今天大盘走出了窄幅震荡调整的局面。 s$6zA j!  
  今天大盘没有继续前二天的上升趋势,而是走出了震荡调整的行情。全天上证指数在六十点《月1。5%》之间震荡,深成指也是在不到二百点之间震荡。尽管今天已经基本公布了六月份的经济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显示经济明显过。可以预见,一系列的宏观控制措施将陆续出台。市场对后市预测比较差。但,大盘全天跌幅不大。全天上证指数下跌了17点,跌幅是0.44%,深成指下跌了50点,跌幅是0.39%。 b!SGQv(^M  
  昨天表现出色的地产板块、银行板块,今天都步入了调整,而前几天表现不好的券商板块今天略有表现。 |J2_2a/"  
  二、从基本面看,后市走势并不乐观。 .6SdSB ^M  
  从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后市走势并不乐观。 i`7{q~d=  
  其一、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反映了目前经济存在比较明显的过热。 iaXNf ])?  
  其二、可以预期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对经济降温的措施,包括加息、减利息税、提高存款保证金率,以及其它的措施。 Yo;/7gG>  
  这将对股市形成很大的打击,使股市的资金面不断抽紧,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受到明显的影响。从而从基本面、政策面方面压制了大盘的上升动力,进一步迫使指数步入中期调整的格局中。 &W fs6g  
  所以,大盘步入好几个月调整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朗了。 o!L1Qrh  
  三、从盘面看,情况好象不是太悲观。 HZCEr6}(  
  从盘面看,今天大盘在重大利空出台、影响下,只是走出了窄幅震荡的格局。从理论上分析,指数连续二天比较大幅上升后,尤其是上升的主热点又是比较容易受加息影响的地产板块、银行板块,是要有比较大幅下跌的。但现实并没有这样。 :bwdEni1P  
  大盘比较明显出现该跌不跌的现象。这是我们在观察、分析后市的时候,必须注意的。 `,H\j?  
  四、既重基本面、政策面,也注意盘面的走势。 E+V^5Z:u  
  从理论上分析,我们是应该从基本面、政策面出发,分析、预测股市的。这也是最经典的股市分析理论。所以,从目前基本面、政策面看,我们原则上对中期的走势是看淡的,并且认为大盘很有可能步入中期调整的趋势中。 p%,:U8fOR  
  这也是我们主张比较大幅减磅的依据。 mbv\Gn#>  
  当然,我们也会不断观察盘面的走势,随时观察市场走势。一旦发现市场走势有反常的,也会重新检验我们的判断。(广州万隆) m8$6FN  
UBuk-tq  
Qi2yaEB  
_z\oDd`'  
84)$ CA+NX  
  (二)后市板块牛股前瞻 8#'<SB  
  资金流向与热点板块前瞻(7/19) q,V JpqQ  
  提要:今日两市的成交金额为966.9亿,和昨日相比减少263亿元,幅度为21%。今日市场窄幅震荡,成交再度低迷,上证指数涨0.44%,收在3913点。今日多方重点进攻的银行、房地产出现调整,而部分超跌的上海本地题材股、ST股表现活跃,如此态势加上低迷成交也反映了市场的弱势震荡格局未改变,调整的走势仍将继续。 K"VphKvR  
  今日资金成交前四名依次是:房地产、银行、钢铁、有色金属。 n[n0iz1-  
  资金净流入较大的板块:无。 2<>n8K  
  后市中期热点板块是:新能源。 7^'TU=ss_  
  短期热点板块是:中期利润大幅增加个股。 Xhtc0\0"(  
  1.钢铁板块:今日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有:宁夏恒力、抚顺特钢。 *c7kB}/  
  2.银行板块:今日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无。 f!ehq\K1k  
  3.房地产板块: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有:ST中房、海鸟发展、外高桥。 B) /X:[  
  4.有色金属板块: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有:宏达股份、锡业股份、中金黄金。 AuHOdiJ  
  5.电力板块: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有:皖能电力、通宝能源、国电电力、深南电A。 v 2k/tT$t  
  6.化工: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有:皖维高新、华联控股、大成股份。 Mcc774'*9  
  7.准金融: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有:无。 [VIdw 92  
  8.煤炭消费燃料: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无。 1qbd6D|t  
  9.建筑农机重卡: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徐工科技、*ST 汇通、常林股份、香江控股、太原重工。 5tHv'@  
  10.纺织化纤: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江苏阳光。 i;lzFu )G  
  11.参股期货: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无。 LgRx\*[C*  
  12.新能源:今日该板块资金流入较大的个股:湘电股份、风帆股份、长城电工。(广州万隆) \+fP&   
x,IU]YW@  
[J\5DctX;c  
  有色金属:资源税调整对上市公司影响有限 "5Oog<  
  事项: x68J [; jm  
  2007年7月17日,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网站转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铅锌矿石等税目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称,根据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经营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其合理开发利用,自2007年8月1日起,对三种矿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进行调整。 \$ ^ z.  
  评论: Z!G_" 3  
  近10余年资源税沿革:缓征-94年1月起征-96年减征7月30%-06年1月取消减征-07年8月大幅加征 r J ?Y~Q  
  93年12月底,政府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自94年1月起,对原先暂缓征收的有色金属矿产品开始征收资源税;06年7月起,政府规定对有色资源税减征30%;到06年1月,取消减征改为全额征收;目前出台的调整铅锌铜钨等矿产资源的税额,相对于之前的水平,相当于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税额。 m'Z233Nt"  
  其中,铜矿的资源税的税额增加了300%以上,而铅锌矿的税额则上升了400%以上;增加最为显著的是钨矿的资源税,其升幅达到1300~1500%。 >WE3$Q>bi  
  对上市公司而言,自产矿产量越多的公司,生产成本增加的绝对数越大 SPOg'  
  以下是国内相关上市公司的矿山等级数据(为199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分类历史数据,我们未了解到当前最新的更新资料): w7p%6m  
  由于有色金属矿产品的资源税根据矿石产量来征收,因此,在一定的矿石品位下,企业年度产出的金属量越大,则需要上缴的资源税绝对数额也就越大。 qqT6C%Q`kG  
  上市公司资源税的历史数据静态分析:加征虽有负面影响,但并未伤筋动骨 f}^}d"& F  
  从2006年各公司年报中可获得的资源税数据来看,各个公司的税额相差很大,并不能与各公司自产矿的金属量成线性关系,我们认为,这与资源税以原矿产量为征税的基数存在关系,其原因在于,各个公司的矿山品位存在较大差异,矿山等级不同,采矿的入选品位也存在差异,从而造成相同的征税标准之下,税额数据的不可比。另外,资源税数据披露的不全面也影响到对比分析。 Ttn=VX{ \  
  为了便于比较,生产铅锌矿石的上市公司,宏达股份的资源税数据存在异常,驰宏锌锗的数据缺失,我们基本上以中金岭南为基准;铜类公司我们参照江西铜业和铜都铜业的历史数据。下表是我们假设07年上市公司的矿产金属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源税上调对公司每股毛利影响的粗略计算结果: /ivt8Uiw  
  经过计算,我们认为,由于原先的资源税本身基数低,因此,虽然此次调整之后大幅增加,但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相当有限,尤其是在金属价格仍维持在较高位置的情况下,资源税占金属价值的比重微乎其微,无法构成对上市公司的重大负面影响。其中,由于06云南铜业和厦门钨业年基本没有矿产,未缴纳资源税,因此我们没有给出成本增加数据。 4Cke(G  
  动态分析:由于国内仍属于精矿的卖方市场,矿山企业仍有可能通过矿价的上涨消化成本的抬升 'cy35M  
  动态来看,由于我国有色金属精矿市场的短缺格局短期之内难以得到缓解,因此,资源税的提高有可能通过矿价的上涨得到消化,从而使得矿山的利润得以维持。 SEXe K2v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资源税的调整对上市公司的采矿业务的收益影响并不显著。(国信证券) GBtBmV/`  
MHVqRYz  
HKv:)h{ ?  
Gv>,Ad ka  
  钢铁行业:政策加速蜕变 增持龙头股评级 (FbqKx'uq  
  不锈钢综合性能优越,在普通金属材料中消费增速最快。不锈钢由于耐腐、耐热、可塑、高强、美观、长寿、环保等优良性能而被广泛使用。长期来看,不锈钢平均消费增速是普碳钢平均消费增速的1.5倍。并且明显高于其他普通金属的消费增速。 d]VL( &  
  世界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使得不锈钢的消费前景比较乐观。不锈钢周期性更为明显,对经济景气度的弹性很大。亚洲和俄罗斯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不锈钢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未来两年世界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不锈钢需求继续保持旺盛。 E}c(4RY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阶段,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是单位GDP不锈钢消耗最多的、增速最快的时期,我国至少需要15年才能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 Hq$AF  
  我国不锈钢消费还有成倍的成长空间。对比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西方国家和亚洲日韩台地区,我国不锈钢消费量占全部钢材消费量的比例、人均不锈钢消费量、人均不锈钢存量都还有数倍的增长空间,因此长期看好我国不锈钢行业。 :y!e6  
  我国不锈钢由进口替代走向出口导向是必然趋势。我国不锈钢质量提高很快,结构也较为合理。预计2007年进口160-170万吨不锈钢,仍是净进口,因此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出口退税降低对不锈钢行业利润影响不大,难抑出口;但出口成本增加,如果控制好出口节奏,出口空间依然很大,有助于消化我国猛增的产能。 ,Bp\ i  
  镍价回落有利于不锈钢行业拓展被其挤占的利润空间。从历史看镍价高涨对不锈钢消费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却明显挤压厂商和消费者利益。由于节镍不锈钢比例增高,以及镍的供应增加,镍将在2007年底达到供需平衡。目前镍价已回落30%,我们预期中期会进一步下降。 T9KzVxHp5  
  政策促行业加速进入由量到质的蜕变过程。不锈钢行业在科学发展观、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出口政策和产量猛增等背景下加速进入质变和升华阶段。 !jMa %;/  
  下半年不锈钢行业盈利能力仍将继续维持低位。产能增长较快、行业政策收紧、出口退税降低、原料库存风险、产品市场风险等将使不锈钢行业下半年继续维持较低的盈利能力。但行业自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效果。我们认为2008年行业盈利状况将会有所改善,继续看好不锈钢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P[n` X  
  太钢不锈的地位将日渐凸现,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在未来两年逐渐上升,给予2008年16倍动态市盈率。太钢不锈在原料、设备、技术、规模、产品和品牌上长期具有优势,这些优势在供给饱和时将更加凸现。我们预测2007-2009年公司每股业绩分别为1.23元、1.62元、1.76元,未来6个月的目标价位25.92元。 .a:"B\B`  
  行业"增持",太钢不锈"买入"。从未来6个月趋势看,给予行业"增持"评级。太钢不锈2007年7月17日股价为18.94元,离我们6个月的目标价尚有36%的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 lP c,8)  
  投资要点 @cAv8i K  
  1.支持我们投资评级的关键性理由 );}k@w fw)  
  预计未来两年我国不锈钢产能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正酣,经济增长较快,这一阶段是单位GDP不锈钢消费量最大和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过程至少还需要15年。不锈钢进口替代的潜力依然很大;如果控制好出口节奏则出口依然可以保持增长。因此我们对我国不锈钢产能的过剩状况并不特别担心。  }XaO~]  
  不锈钢行业整体较为健康,集中度很高。 Nz#T)MGO`  
  镍价回归有利于不锈钢企业拓展被高价镍挤占的利润空间,行业自律协议也将有助于维持行业利润。 P .3j |)NW  
  长期看,不锈钢行业的成长性是普碳钢的1.5倍,可以给予更高定价。 *6e`km  
  太钢不锈的不锈钢产能规模进入全球前三,具有较多的长期优势。集团给予公司的矿石优惠幅度相当于公司每股收益0.10元。太钢不锈普碳钢和不锈钢两类产品的盈利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太钢不锈150万吨不锈钢项目中的冷轧生产线投产后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在不锈钢行业出现干扰时,太钢不锈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vndI  
  2.由于2007年不锈钢行业处于多事之秋,第二、第三季度盈利能力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因此我们认为太钢不锈未来也许有更好的买入时机。 @Rj&9/\L  
  3.不确定因素 ~l}rYi>g%  
  对不锈钢行业来说: Fj"g CBaR  
  钢铁行业的调控政策出台频率和力度加大,而且很有可能继续出台利空策。后续政策和实际执行效果将影响我们对行业走势的判断。 HC*=E.J  
  国内不锈钢企业的协议减产效果以及后续行动尚待观察。 }+#-\a2  
  镍价波动太大且较难预期,因此下半年镍价走势对行业和太钢不锈利润的影响较大。 Zq2dCp%  
  对太钢不锈来说: -LzHCO/7(  
  由于一季度公司报表没有披露分产品收入和成本数据,因此我们对公司不锈钢和普碳钢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是基于我们的数据推理而来。 {# : js  
  公司和集团的关联交易巨大。 8/U=~*` _  
  后续协议减产的力度和有效期将影响我们对公司产量和盈利能力的判断。 Z*.fSmT8)  
  由于节镍型不锈钢与非节镍型不锈钢的价格差异很大,因此公司实际生产节镍型不锈钢的比例将影响我们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预测。 3^q,'!PfB  
/>Tyiy]2uu  
BZQ98"Fz*  
C16MzrB}(N  
(WR&Vt4Rh  
  行业篇 l^:m!SA _  
  1.不锈钢行业周期性强,受经济景气度影响很大 / S$p_7N  
  1.1不锈钢的周期性更强 C&bw1`XJf  
  1.1.1不锈钢的周期性完全服从钢铁行业 @y;N u   
  作为钢铁行业的子行业,不锈钢完全服从钢铁行业的周期性,且不锈钢行业的周期性更为明显(图1、图2)。此外,我们可以看到,通常不锈钢行业更能够提前反映钢铁行业周期拐点的到来,这与不锈钢主要用于需求弹性较大的高档商品或投资品有关。 Fo3[KW)8I  
  1.2不锈钢需求几乎只受经济景气度的影响 SOE#@{IXBa  
  1.2.1不锈钢需求对经济景气度的弹性系数很大 S9 <J \`FG  
  世界GDP与不锈钢消费增速趋同,但不锈钢波动很大(图5)。这是因为不锈钢主要用于高档商品或大额投资品,这些领域对经济景气度的灵敏度较大,造成不锈钢需求弹性系数较大(有研究认为不锈钢的需求弹性类似于高档化妆品)。从日本过去48年的经验看,无论其经济处于那个阶段,情况都是如此(图6)(用日本产量近似代替消费)。 -dsB@nPiUw  
  2006年全球不锈钢消耗了全部镍产量的69%(图8),镍占不锈钢总成本的80%(图9),因此不锈钢价格总是随镍价而动(图10)。但实际上,不锈钢价格(镍价)对需求的影响不明显,即弹性系数很小。我们认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用户选择更为节镍的不锈钢品种,对不锈钢实际总需求量的影响较小。但我们也注意到近几个月里,不锈钢价格涨幅已落后于镍价涨幅,这说明不锈钢已难以通过提价转移成本,反应了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恶化。 iUi{)xa2  
  1.3不锈钢消费增速高于其它常用金属材料 T_\HU*\  
  不锈钢的主要特性是耐腐蚀、耐高热、高强度、可塑造、长寿、美观、环保、可回收。其中奥氏体300系列(铬-镍系)的不锈钢综合性能最为优越。由于这些优秀的综合性能,不锈钢广泛应用在很多领域(图11)。在常用材料中,特别是金属材料中,不锈钢的消费量增长最快(图12)。 '$ ~.x|  
  2.2新兴国家不锈钢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g[@K d  
  2.2.1新兴国家不锈钢消费迅速增长 Z{EHV7  
  动态地看,2002-2007年五年间全球不锈钢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基本上全是亚洲和其它洲的新兴国家(图15),这是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其它国家也保持了可观的消费增速。 /YR*KxIx  
  2.2.2新兴国家不锈钢消费潜力巨大 chQt8Ar3  
  静态地看,众多经济活跃的新兴国家单位GDP(PPP)不锈钢消耗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单位GDP(PPP)不锈钢消耗水平(图16),这说明它们的不锈钢消费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Z%D*2wm4  
  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接近甚至超过中国目前水平,经济处于起飞阶段,因此我们预期这些国家也将很快进入长达20年左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届时它们不锈钢的消费也将经历一个类似中国的飞速增长阶段。图16中这些国家的总人口(除中、越、泰)约为20亿人,如果仅仅达到目前世界单位GDP(PPP)不锈钢消耗水平,增量就是400多万吨。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国家的不锈钢消费的确正在快速增长。因此,我们对全球不锈钢的消费继续看好。 ^ox^gw)  
  2.3发达国家不锈钢消费增量依然可观 p H5IBIf'  
  由图17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不锈钢的消费基数很大。2002-2007年五年间,发达国家不锈钢消费累积增速虽然没有新兴国家高(图15),但是增速依然可观,由于这些国家不锈钢的消费基数很高,因此它们的消费增量非常可观。 S+R<wv ,6  
  2.4最近五年全球不锈钢新增供应量几乎全部来自于亚洲 r*N:-I~z  
  2002年到2007年5年间,欧洲、美洲和非洲的不锈钢产量几乎没有增长,全球不锈钢产量增量几乎全部来自于亚洲(图18),其中中国、印度、韩国三国不锈钢产量增量占全球产量增量的73%(图19)。2006年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不锈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图20)。 $/}*HWVZ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亚洲国家输出不锈钢的必然性,因为虽然其它国家不锈钢产量几乎没有增长,但它们不锈钢消费增长依然可观,而且其不锈钢的消费基数较大(图17)。 pB|L%#.cW  
  2.5全球不锈钢消费的发展趋势 Oq(_I b)9  
  2.5.1节镍不锈钢生产和消费的比例提高加快 =<_xUh.  
  铁素体(400系)和马氏体(统计上也称为铁素体)不锈钢称为节镍型不锈钢(图21)。短短一年之内,镍价暴涨一倍多。虽然高价镍对不锈钢的需求影响不明显,但却实实在在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为了适应客户要求,节省战略资源,扩大企业利润,不锈钢生产商加大了节镍型不锈钢的生产比例。 3Ku!;uo!u  
  据估计,2006年西方发达国家铁素体的消耗比例已经达到全部不锈钢消耗量的40%,而我国估计为28%(后面图43),可见我国节镍的空间很大。国际不锈钢协会(ISSF)预计到2010年,全球奥氏体300系列(耗镍最多)比例将由2006年的66%降低到2010年的53%(图22)。 ; @ h{-@  
  3.我国不锈钢的发展前景广阔 |P z-  
  3.1我国不锈钢供需状况 A5!j rSyv  
  3.1.1我国不锈钢供需增长都很快 `mQY%p|  
  1992-1997年,我国不锈钢生产和消费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和22%(图24)。 ^uW](2  
  不锈钢复合消费增速是同期我国GDP复合平均增速的2倍,是我国普碳钢复合平均消费增速的1.57倍(民营企业不锈钢产量2002年才进入统计;90年代沿海不锈钢走私厉害,因此2002年前的生产统计和2000年前的进口统计不太准确)。由于我国国内不锈钢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我国不锈钢进口量长期占国内不锈钢表观消费量的60%-80%(图25)。 VW<s_  
  3.1.3质量和产量的提高使得进口迅速减少,出口迅速增加 H;k;%Zg;  
  我国不锈钢产量和质量提高很快,使得进口迅速减少,出口迅速增加(图28)。同样,由于国内热轧和冷轧板卷质量提高和产量增加,主要进口产品热卷和冷板的进口比例也快速降低(图29、图30),而出口比例则迅速提高(图31)。随着国内新不锈钢生产线迅速投产达标,我们预期大部分的进口将很快被国内产品替代,只有小部分短缺产品仍需进口。 xoTS?7  
  3.2我国不锈钢消费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C.C)&&|X  
  3.2.1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K%Mm'$fTw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的加速阶段(图34)(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06中国金融发展报告》)。预期中国未来两年能够保持10%左右的增长(图35),我们预期我国不锈钢消费也将保持8%-10%的增速。 qo}-m7  
  3.2.3我国人均不锈钢消费量较低 VjtI1I  
  2006年我国人均不锈钢消费量为4.47公斤,全球为4.36公斤(图38)。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还有2-3倍差距,相比亚洲新兴经济体还有5到6倍的差距。但我们认为我国不太可能达到日、台、韩等地区的水平。首先"大国效应"决定了中国不太可能达到他们的出口比重。其次是这些地方人口密度大,容易提升不锈钢的消费层次和密度。最后是镍资源储量不能承受之重。如果中国不锈钢需求增长4倍,目前世界不锈钢也只够中国消费。由此也可看出节镍不锈钢的潜力。 Nb>|9nu O  
  1955年-1973年是日本经济腾飞的18年,在这一时期日本单位GDP(PPP)不锈钢消耗量不仅是历史上最高的,而且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图40),不锈钢消费增速与GDP增速的比值是最大的(前图4、图40、图42)。根据钱纳里(H. Chenery)和库兹涅茨(S.Kuznets)工业化标准判断,日本就是在这一时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日本单位GDP(PPP)不锈钢消耗量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迅速下降,到目前已经从峰值下降了70%(图40)。这是因为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例逐渐升高。 -9~kp'_a  
  日本人均不锈钢消耗仍是继续上升的(图41)。由于日本经济还在缓慢增长,加上日本人口增长率比GDP增速更缓慢(图42),所以虽然日本单位GDP不锈钢消耗量降低,但是人均水平仍持续上升,只是增速放缓而已。图40中的红色柱体表示2006年我国人均GDP(PPP)水平,红色三角为2006年我国单位GDP(PPP)不锈钢消耗量水平(7.21公斤/万美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单位GDP(PPP)不锈钢消耗水平还没有达到日本1960年的水平。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我国节镍型不锈钢的生产比例与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图43),提高潜力很大,但是我国要想普及节镍型不锈钢首先要改变人们认为它是"假冒"的观念。 &9$0v"`H  
  3.2.6经济结构对单位GDP不锈钢消耗量的影响在我国尚未到来 {q~Bss{z  
  静态地看,我国单位GDP(PPP)不锈钢消耗已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水平(图46)。 8X!U tHml  
  但根据前面分析,不锈钢消费有阶段性特征:消费占GDP比例越高的国家或者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越早的国家,其单位GDP不锈钢消耗量就越低;机电类出口占GDP比例越高的国家单位GDP不锈钢消耗也就越高。由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尚处于加速阶段,因此这种影响短期内不会出现。 Vl{CD>$,  
  3.2.7相比日本我国不锈钢出口空间很大,但出口难度加大 j2cLb  
  预计2007年我国不锈钢进出口可以达到弱平衡,2008年不锈钢净出口可占到我国不锈钢总产量的7%左右,而日本净出口占其总产量的比例长期保持在40%附近(图47)。 S6B(g_D|  
  因为2007年上半年我国不锈钢生产和出口增速太快,从自身利益和国际环境考虑政府出台了不少行业政策,这提高了不锈钢的出口成本。但我们认为在全球不锈钢需求旺盛,且其他国家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只要出口还有利可图,这种趋势不可避免。这将有助于我国消化部分相对过剩的不锈钢产能。 F8;M++  
  4.下半年我国不锈钢行业盈利能力将继续维持低位 LG [ 2u  
  4.1政策利空对不锈钢行业的影响仍在继续消化之中 :4}?%3&;  
  从1994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退税调整了11次,每次调整的背景不同。近期调整的大背景是科学发展观、国币升值、产能过剩、淘汰落后、节能环保、贸易平衡等综合原因,这些因素将长期存在。从实际执行力度看,这些政策执行的力度和决心更大,从调整时间看,调整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我们认为如果这些政策不见效果,国家可能有调控政策继续出台,因此后续政策是判断不锈钢行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Dw%>y93V  
  "少退额占出口额比"指的是按新旧税率差计算的金额占4月不锈钢出口金额的比,"影响行业净利润"是按少退额折算的净利润占当月不锈钢行业利润的比。折算过程是根据每项税号产品出口额乘以税差,计算出对单个税号的影响,求和,然后乘以30%,乘以67%得出净利润,最后除以不锈钢行业的月利润。 mn{8"@Z  
  对上述两次退税调整对不锈钢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以2007年4月份不锈钢出口金额和结构为基准,表3、表4),结果显示退税调整对不锈钢行业的直接影响较小(图49),但是预期间接影响较大。主要由于我国不锈钢出口占国内总产量的32%,且出口退税调整影响了不锈钢主要出口产品(图48),因此我们认为影响将会慢慢凸现,并通过杆杠作用压低国内行业的利润,最后连锁效应。统计显示,2007年5月份我国不锈钢出口环比下降5.54%。但预期随着国内供应增加,利润较少,出口相对有利可图,出口量将会重抬升势。从近期不锈钢价格走势看,国内不锈钢价格下跌既快又多,而国际价格跌幅较小,从而拉开更大的价差,对出口诱惑力依然不小。此外政策在使行业经历短暂波动后可更健康地发展,淘汰落后的同时为符合国家政策的产能腾出原料和市场份额。 D%LqLLD  
  4.2不锈钢行业出现适度的相对过剩苗头 l$z[Vh^UU<  
  我国不锈钢冶炼的设备产能较大,目前估计在1500万吨左右,但情况复杂。据统计我国有完全不符合政策的不锈钢产能有300万吨左右,这些企业无论环保、能耗、还是设备都属于绝对淘汰之列,受政府监控、用电政策、原料短缺以及市场预期的影响,产能发挥20%左右,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力度加大和市场环境变化,这些企业将很快消失。http:// d@b0z$<s  
  其次基本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在200万吨左右,同样受到用电政策、原料短缺、成本利润的影响,产能发挥在50%左右。符合国家政策的设备产能有1000万吨,但是由于受设备达产达标及上述因素的限制,它们产能也是逐步释放的(如太钢不锈设备产能为300万吨,估计2007年实际最大产能为230万吨,2008年最大产能为270万吨左右)。 95_ ?F7}9  
  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出口政策是在科学发展、人民币升值、流动过剩、贸易失衡、环保节能的大环境下出台的,且这些大环境长期存在,因此这些政策将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加之不锈钢新增产能较多造成短期供应出现适度的相对过剩,因此虽然需求仍旧旺盛,但下半年不锈钢行业将竞争加剧,利润继续维持低位。 Fm3-Sn|Po  
  供需表说明:统计口径为不锈钢冶炼能力,不是轧制能力;产能是指实际最大生产能力,不是设计能力;表中没有考虑完全不符产业政策的产能;2007年钢材消费增速采用前三年平均值,后两年略微保守,主要的考虑是机电是我国出口商品第一大类,而未来两年出口增速可能放缓,其次是对未来房地产或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期较为谨慎。 n!|K#  
  可以看到我国不锈钢的实际产能利用情况比市场估计的乐观,除2005年受进口和价格的影响利用率下降外,利用率是不断上升的(表5)。欧洲不锈钢产能利用率一般为95%,高于我国正常情况下的利用率。预期一年后我国不锈钢产能利用率能够维持在85%以上,我们认为这样的产能利用率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是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 V5i_\A  
  4.3镍价会逐步回落 ^TyusfOz  
  4.3.1短期内镍价将回落但仍将保持相对高位 qBpv[m  
  全球的镍69%用来冶炼不锈钢,镍占奥氏体不锈钢成本的80%以上。(图50是太钢不锈300系0Cr18Ni9牌号不锈钢成本分解,图51是太钢不锈钢300系列原料镍和铬铁占产品成本比例,这些测算都以2007年6月1日原料的价格为基准)。 [@ "H2#CQ  
  奥氏体不锈钢包括Cr-Ni(300)系和Cr-Mn(200)系,400系属于铁素体。马氏体是铁素体变种,因此马氏体和体素体统计上均称铁素体(前图21)。在性能上200系列耐热可,耐腐蚀不足,400系(铁素体)耐腐蚀可,加工性能不足,综合性能300系最好。 "6~pTHT  
  铁素体(主要是400系)和奥氏体200系列是节镍型不锈钢。根据ISSF对未来几年节镍型不锈钢生产比例的预测,我们做了一个测算,比较节镍型不锈钢比例提高后与比例保持不变时镍的消耗量,二者之差我们称为隐性节镍量(图54),并根据未来几年镍产量估计出隐性节镍量占当年镍产量的比例(图55)。 4\pi<#X  
  由图56中我们可以看到,不锈钢节镍的潜力巨大,未来几年不锈钢消费镍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不锈钢产量增速。如果节镍型不锈钢的生产情况乐观,未来不锈钢行业消耗的镍量甚至可以长期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保持不变。 5{zXh  
  4.3.3镍价将会继续回落 NZ e3 m  
  2007年5月11日国际镍研究小组(INSG)发布研究报告,预测2007年镍将有7万吨过剩(图57),2008年镍供给进一步加快,而需求则放缓,镍价将进一步回落。综合判断,我们估计镍价可以回到25000-28000美元/吨。由于不锈钢行业竞争较为充分,我们认为不锈钢价格也将相应回调。 lN,b@;  
  4.4预计下半年不锈钢行业盈利能力继续维持低位 VBF3N5 ;W  
  不锈钢属于加工制造业,竞争较为充分,原料端没有议价能力,产品端受控市场,因此预期下半年不锈钢行业盈利能力继续保持低位。具体地说,是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 UG s <<  
  首先,预计原燃料(镍除外)和运输成本不会下降。全球矿石供需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我国粗钢产量继续快速增加,预计中短期矿石价格继续上涨;此外,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判断短期内煤炭和运费不会明显下跌(图58,图59)。二是国内不锈钢产量释放较快,但目前过剩并不严重。三是虽然国内过剩不很严重,但出口增加过快,出口占国内产量的比高达32%,降低出口退税会带来较大心理冲击和连锁反应。四,库存已经抬头(图60、图61),价格出现倒挂,无锡CRL1冷卷连1(3042B)跌幅已达27%(图62)。五是大宗原料的采购往往比实际生产提前数月,造成原料购买和产品销售的时差。 i92{N$*x  
  从2006年到2007年5月,镍价一直处于快速上涨中,因此行业因为镍采购与消耗的时差得到额外的利润空间。但进入2007年6月份,镍价大幅回调,情况就完全相反。六是由于镍价下跌较快以及上述的心理预期,"买涨不买跌"的不锈钢用户就延迟订货或消耗库存,这就使不锈钢企业进一步面临市场风险。 n4 KiC!*i0  
  当然,不锈钢下跌会重新吸引那些因价格太高而降低用量或寻求替代的用户,镍价下跌也有利于企业获得部分被镍价挤占的利润。从图63可看出,2007年上半年(镍价下跌前),不锈钢价格涨幅已跟不上镍价涨幅,说明企业的利润受镍价挤压得严重。综合考虑,我们认为不锈钢盈利空间在2007年下半年继续维持低位,2008年会有好转。 rwtSn?0z"  
  4.5行业高度集中有利于行业自律 G&0&*mp  
  不锈钢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且不锈钢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国际化。太钢宝钢占总产量的比重估计为50%,产能100万吨广州联众是台湾义联的全资公司,80万吨的张浦青浦是韩国浦项的合资公司,这些公司了解国际做法,希望能够组成自律联盟。 qRJg/~_h{  
  2007年6月16日太钢、宝钢、浦项、联众、宝新公司在上海召开会议,会议决议2007年7月份(仅是7月份)各钢厂减产20%-30%,另就7月份的价格进行协商。这说明国内不锈钢厂家已经走过各自为王、毫无规则的时代,这将有利于保持行业利润不至于波动太大,但是能否有效执行还有待观察。 oIt.Pc~;'#  
  5.不锈钢行业评级为"增持" xp7,0'(;  
  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预期是我们判断不锈钢行业未来趋势的基础,也是我们给予不锈钢行业"增持"评级的主要理由。中国经济如果继续8%以上的增速增长,我们预计到2009年,国内不锈钢供应也就仅仅够我们自己使用。 1(gb -u0  
  不锈钢行业较为健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锈钢行业集中度高,有利于行业自律,共同应付困难;更关键的是更有利于行业整合,这将缩短不锈钢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过程,更快迎来利润拐点。 yrdJX  
  不锈钢行业估值较低是给予"增持"的另一重要原因。目前国内整个钢铁行业的市盈率为15倍,大型钢铁一流企业为12倍。由于不锈钢成长性是普碳钢的1.5倍,因此不锈钢行业的市盈率也应该是普碳钢的1.5倍。这个估值水平相对整个股市仍较为安全。 ^8o'\V"m^  
82~UI'f \  
#~Lh#@h  
"monuErg&  
+>.plvZhu  
  公司篇 X9/V;!  
  6.太钢不锈(000825) C(3yJzg>y  
  6.1有明显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dLOf8o  
  公司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镍采购、矿石优惠和规模经济上。太钢集团和宝钢集团各持金川集团10%的股权,因此公司采购金川镍有相对的优惠。如果金川销售给公司的镍价格优惠1%,就相当于提高公司对应不锈钢产品(不是全部)0.7%的毛利率。太钢集团年产64%品位的矿石600万吨,优惠15%提供给公司(整体上市承诺:集团承诺铁精矿、球团矿的优惠金额不少于前半年度中国进口的同品种、同品质产品到岸海关平均报价的15%。该承诺至2010年12月31日终止)。据海关统计,中国2007年4月份铁矿石进口平均价格75.28美元/吨,2007年1月-4月平均价格为71.82美元/吨。考虑到集团供应给股份的铁矿石品位略低,我们按70美元/吨计算,太钢不锈仅铁矿石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4.70亿元人民币的成本,扣税后相当于公司每股收益0.10元。但是我们查不到实际供货的数量和金额,因此难以确认集团给予公司的实际优惠幅度。 h76#HUBr!  
  太钢在技术、设备、产品、规模和品牌上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优势。太钢产能已跨入世界前三,研发实力与Outokumpu和日本稍有差距,但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太钢不锈钢热轧和冷轧刚刚投产,设备、规格和技术都可以领先数年。 CJJ 1aM  
  6.2整体上市以后盈利能力大增 a { L`C"rJ  
  6.2.1公司整体上市以后盈利能力大增 K-)*S\<}  
  整体上市前公司普碳钢毛利率只有全部上市钢铁企业加权平均毛利率的50%(图64),不锈钢的毛利率也一直处于低位。整体上市以后,由于享受了前端生产链的利润,毛利率才有质的改观,并远远高于同行业平均。太钢不锈作为国内最成熟的不锈钢企业,其不锈钢冷轧薄板的毛利率与宝钢接近(产品接近)(图65),我们认为随着150万吨不锈钢项目全部投产和成熟,其产品竞争力可进一步提高。此外,公司人均利润居行业第四,次于宝钢、武钢、鞍钢。太钢不锈原有职工不到5000人,整体上市后猛增至22000人,但是对钢铁行业来说,人工成本影响很小。 .hg<\-:_  
  6.2.2公司存货和负债比例较高 R 9o:{U]  
  存货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在行业内最高。整体上市以后由于经营范围扩大,内部合并报表抵消收入所致,公司存货大幅增加(图66)。2006年太钢不锈存货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在所有上市钢企里最高,达24%(图67),整个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是16%。 5w gtc~  
  负债率接近最高。太钢一季度资产负债率是66.5%。公司2006年年报公告说2007年安排投资70.17亿元,其中自由资金13.35亿元,银行借款19亿元,自筹资金37.82亿元。2007年6月5央行批准公司可分批发行短期融资券40亿元,2007年6月15日公司发行第一批短期融资券20亿元人民币,利率3.65%。由于公司资金缺口仍大,因此我们估计2007年公司银行借贷应该增加20亿元,这样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应该在70%左右,将位列行业第二(其它公司为一季度数据),行业一季度平均为57.2%(图67)。 9HLn_|yU  
  6.2.3同业资产和关联交易 Vvm6T@b M8  
  整体上市以后集团公司仍有和股份公司产生同业竞争的资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集团和股份公司达成协议,以租赁和委托加工的方式避免了同业竞争(表6)。公司在整体上市的公告中说可能会在合适的时机进一步收购集团的同业资产。 n8w|8[uV^  
  6.3主要产品盈利能力分析 [NFg9y;{h  
  6.3.1热轧产品盈利能力较强 N(dn"`8  
  2006年和2007年一季度,普碳钢贡献了公司大部分的利润(图68)。2007年上半年普碳钢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态势,成本(包括矿石、运费、煤炭、废钢、焦炭、铁合金等)也明显上涨(前图58,图59)。由于全部上市钢铁企业加权平均毛利率2007年一季度和2006年四季度的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前图64),只是有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毛利率略升,而没有的略降,这说明基本上普碳钢的成本和价格涨幅相同。由此我们认为假如集团供给太钢不锈的矿石享受了15%的优惠(每半年定价一次),那么公司的普碳钢,尤其是热轧中板卷的毛利率即使分摊新设备折旧的情况下(2006年9月29日150万吨冷轧项目的炼钢和热轧已投产,普碳钢和不锈钢可以共用该设备),也应该是没有下降或者是仅仅略微下降(图69)。 C N"V w  
  对于贡献了公司大部分利润的普碳钢,我们预期下半年其盈利能力将会略微减弱(图70)。首先是产业政策利空较多,并且继续出台利空政策的可能性很大;其次,原燃料价格不会下降;第三就是目前普碳钢的价格已经出现松动。因此我们预期后市普碳钢盈利水平会走低。但由于我们预期国内经济继续高速增长,钢材供应也基本保持平衡,因此我们认为普碳钢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低。 DHbLS3-  
  6.3.2不锈钢盈利能力由于镍价暴涨而明显下降 o2 W pi  
  报告显示公司全部钢铁业务毛利率由2006年四季度的17.84%下降到2007年一季度的14.10%,降低3.74%。 u%V =Ze  
  2007年一季度不锈钢产量增加并没有弥补毛利率下滑带来的影响。一季度全部收入环比增长17.51%,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环比却下降7.54%。这说明不锈钢的相对盈利水平(毛利率)下降较多(图69),也说明其绝对盈利(吨钢毛利)下降很多,因为一季度不锈钢产量增加50%,且价格环比也是上涨的。 9| v   
  2007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但环比增长不明显。尽管净利润环比增加了16.76%,增加额为1.76亿元,但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07年一季度的管理费用比2006年四季度少了4.82亿元(从具有可对比性的最近三个季度看,2007年一季度管理费用比例合理,而2006年四季度管理费用环比增长314%不正常)。 "]LNw=S  
  对不锈钢盈利能力仍有期盼。随着镍价回归,随着2006年9月29日投产的150万吨不锈钢炼钢和热轧的日渐成熟,以及随着2007年8月(预期)不锈钢冷轧的投产,公司不锈钢产量和效益将会进一步发挥。虽然我们预期不锈钢毛利率较低,但是不锈钢的吨钢毛利是普碳钢的3倍(图71)(根据2006年4季度数据测算,2007年一季度下降不少),因此不锈钢产量的增加,还是会明显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我们预计进入2008年不锈钢毛利率会有所好转(图70)。 T5z %X:VD(  
  6.3.3公司普碳钢和不锈钢国际竞争力较强 D OkEWqM!  
  从前面图64和下图72可以看出,2006年四季度(单季度)公司普碳钢的毛利率为24.4%,同行业平均值为14.82%,远远超过行业平均。也明显高于鞍钢、武钢、宝钢等已经整体上市的大型钢铁企业,位居行业第一。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产品竞争力强,同时也说明在行业不好的时候,公司产品价格有较大的灵活空间。但公司毛利率较高有部分是集体提供的矿石优惠所致。 )"m FlS<I  
  6.4 主要产品的产量预测 394u']M  
  根据公司设备投产的进度、以往年份的产能利用率,以及公司可能进行的减产计划,我们给出上表的预期产量(表9)。 itm;,Sbg  
  6.5盈利预测 3hmuF6y~  
  预测假设:我们对公司盈利的预测(表10)是基于前面对宏观经济、产能利用率、产业和出口政策、产品价格(镍价走势)、成本趋势、公司产量的分析基础之上。对价格的预测要复杂一些,因为太钢一季度没有公布各类钢材的主营收入和成本,因此我们对不锈钢产品的价格预测是根据同类不锈钢价格指数或者现货价格的变化幅度进行预测的。由于镍价波动很大,而不锈钢价格跟随镍价基本同幅波动,因此我们对未来主营收入的预测可能会因为镍价而出现较大的波动。 vPi\ v U{  
  国际上大的钢铁上市公司的平均动态市盈率2007年和2008年均为11.3倍,而且互相之间差别不大(表11)。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性以及中国钢铁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不同,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钢铁上市公司市盈率可以适当高一点。 9u1_L`+b  
  国内钢铁上市公司的平均动态市盈率2007年2008年分别为15倍和13倍(扣除太钢不锈)。龙头钢铁上市公司(鞍钢、宝钢、武钢)的平均动态市盈率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13倍和11倍(表12)。我们认为龙头钢铁企业相对中小钢企应该溢价,而不是折价。考虑到目前太钢不锈产能已经达到千万吨规模,且不锈钢产能已经位居国际前三名,因此,我们认为太钢不锈的动态市盈率水平也应该向龙头公司看齐。 Jb6rEV>  
  6.7建议"买入" gET& +M   
  不锈钢行业的成长性是普碳钢的1.5倍,PE也应该是普碳钢的1.5倍。全世界不锈钢的消费增速是普碳钢的1.43倍,我国从1994-2007年不锈钢的表观消费增速是全部钢材表观消费增速的1.57倍,因此我们认为不锈钢行业的成长性应该是普碳钢的1.5倍左右,估值水平也应该为普碳钢的1.5倍左右。 ]b'K BAMy  
  太钢不锈的2008年动态PE为应该为16倍左右。结合国际国内钢铁公司的市盈率来看,国内普碳钢上市公司的PE应该在12倍以上,公司不锈钢比普碳钢的销售收入略高。加权平均后公司市盈率在15倍多。此外,作为不锈钢龙头企业,公司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在行业出现困扰时将会更加凸现,因此给予公司2008年16倍动态市盈率。预测公司2007、2008、2009三年的每股收益为1.23元、1.62元、1.76元,6个月内公司目标股价为25.92元。2007年7月17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18.94元,离我们估计的目标价尚有36%的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Fz?ON1\  
!#rZ eDmw  
9K#.0  
  农林牧渔:猪肉价格下半年稳中有涨(附股) MCurKT<pQ  
  投资要点: t}cj8DC!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商务部16日在京召开部分省市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工作座谈会,要求采取8项有力措施,努力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保证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J6hWcA6 g  
  最近我国猪肉价格呈现大幅攀升走势,主要是由于短暂的供求关系失衡导致。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出栏期半年)的饲养量下降导致目前的猪肉的供应量出现了下降,从而引发了短期内因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快速上涨。另外一方面,饲料价格不断走高,直接提高了养殖成本,进而压制了农户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性。 N,(@k[uta  
  投资建议:顺鑫农业采用协议价收购生猪进行生猪屠宰及猪肉产品生产,猪肉价格上涨对公司影响轻微;新五丰收购生猪出口港澳,收购价上升而出口价涨幅有限,价格上涨对公司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st罗牛和裕丰股份进行生猪自有养殖,由于毛利率太低,终端价格上涨传导到公司层面已经没有多少涨幅,猪肉价格上涨对公司产生正面影响有限。而且猪肉由于养殖周期长,不可控制因素较多,在未来的半年之内,价格会呈现出稳中有涨、涨幅有限的格局,维持顺鑫农业"推荐"评级,新五丰、*st罗牛和裕丰股份"中性"评级。 W$EX6jTGI  
  风险因素分析: 0+/L?J3  
  猪蓝耳病疫情的发展无法准确预测,以及其他猪瘟疾病的突发可能性,若是疫情产生会导致猪肉价格继续快速上涨。 z Rz#0  
  猪肉价格引发政府关注 L FHyiIO  
  1.1国家三部门八举措稳定猪肉价格 q .tVNKy%  
  2007年7月17日人民网转载: '$ s:cS`=  
  据新华社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商务部16日在京召开部分省市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工作座谈会,要求采取8项有力措施,努力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保证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jS5e"LMIq  
  三部门推八措施稳定肉价 ZZ!d:1'7  
  会议督促有关部门和地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8项措施,研究部署做好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三部门提出以下8项要求和措施: 3 cT  
  --迅速扑灭猪蓝耳病等疫情,加强疫情防控,保护母猪生产力、增加市场仔猪供应。 >%qGK-_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生猪、牛羊肉、禽肉、蛋、水产品等其他副食品生产发展,特别是可替代猪肉消费、短期可以见效的禽、蛋的生产,增加市场副食品供给总量。 18}L89S>  
  --千方百计增加猪肉供给,重点保障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的市场供应。 nkS6A}i3o  
  --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措施,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要采取措施保证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的基本稳定。 Xvi{A]V  
  --加强市场、质量、价格监管和监测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的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4-E9a_  
  --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和出口。各地要停止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并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V3yO_Iqa  
  --新闻媒体要正确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客观看待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引导社会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 L^RyJ;^c  
  --各城市人民政府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市场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PX?tD:,[-  
  肉价上涨具恢复性质 csRba;Z[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在5月初和7月初出现了两次较大幅度的上涨。有关方面认为,这次猪肉价格上涨带有一定的恢复性质。我国猪肉价格在1997年达到每公斤20.22元后,10年以来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与1997年相比,2006年我国猪肉价格下降了19.8%。此外,粮价上涨、养猪成本的提高,需要通过价格上涨补偿。 $ oh wBv3S  
  1.2猪肉价格近期快速上涨 T(a* d7  
  最近我国猪肉价格呈现大幅攀升走势,主要是由于短暂的供求关系失衡导致。 O_-.@uo./(  
  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出栏期半年)的饲养量下降导致目前的猪肉的供应量出现了下降,从而引发了短期内因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快速上涨。 5;`([oX|_  
  此外,饲料价格不断走高,直接提高了养殖成本,进而压制了农户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性。据农业部调查,以出栏一头猪为例,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长40~50元,而且,一季度我国畜牧产品的生产成本价格指数上涨约11%。 'V4.umj1~  
  由于最近相关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很大程度上的冲抵了饲养成本的上升,提高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养殖规模容易快速扩大。 aMm`G}9n  
  而且根据《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到2010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38%。 h6)hZ'zV  
  发展指标有:肉类、蛋类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8600万吨、3000万吨和4200万吨,年均分别递增约2%、1%和8%;饲料产量13100万吨,产值3400亿元。这份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目标是: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加速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形成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雏形,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r49H<z   
  确保这些目标实现,规划确定了"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草原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饲料工业、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构筑饲料和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内容。总而言之,在可以预见的半年内,猪肉由于养殖周期长,不可控制因素较多,在未来的半年之类,价格会呈现出稳中有涨、涨幅有限的格局。 eP &K]#  
  在这四家上市公司之中,顺鑫农业采用协议价收购生猪进行生猪屠宰及猪肉产品生产,猪肉价格上涨对公司影响轻微;新五丰收购生猪出口港澳,收购价上升而出口价涨幅有限,价格上涨对公司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st罗牛和裕丰股份进行生猪自有养殖,由于毛利率太低,终端价格上涨传导到公司层面已经没有多少涨幅,猪肉价格上涨对公司产生正面影响有限。而且猪肉由于养殖周期长,不可控制因素较多,在未来的半年之内,价格会呈现出稳中有涨、涨幅有限的格局,维持顺鑫农业"推荐"评级,新五丰、*st罗牛和裕丰股份"中性"评级。 ? @h  
  风险因素分析 /P^@dL  
  猪蓝耳病疫情的发展无法准确预测,以及其他猪瘟疾病的突发可能性,若是疫情产生会导致猪肉价格继续快速上涨。(中投证券)
顶端 Posted: 2007-07-21 05:55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蓝调粤语 » 股金中外